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9-07-09 浏览次数:4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72.0分)
  • 1.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全球通史》对诸子百家中某学派的观点有如下描述:“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主张属于这一学派的是(   )
    A . 治之经,礼与刑 B .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 D . 闻在宥(意为“宽容”)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 2.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苏格拉底认为“‘为善至乐’,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B . 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 . 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D . 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 3.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 . 格物致知 B . 人性本善 C . 心即理也 D . 致良知
  • 4.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史书记载:“大观元年五月,改交子务为钱引务,版铸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例、曰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蓝;曰红团,以朱。”这可用来证明宋代(   )
    A . 放宽了对商业的控制 B .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C . 采用彩色套印技术 D . 重视商业税收
  • 5.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 . 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B . 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 . 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 D . 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
  • 6.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宋代及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
    A . 造纸术的发明 B . 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 C . 指南针的应用 D . 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 7.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 C .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
  • 8.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赵孟瓶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材料强调的画作(   )
    A .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 . 富有生活气味,以形写神 C .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D . 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 9.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 .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 10.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B . 启蒙思想的兴起 C .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D . 人文精神的复兴
  • 11. (2024高一下·安化月考)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 .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12. (2019高二上·镇江月考) 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这次思想解放运动(   )
    A .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 . 设计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蓝图 C . 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D .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 13.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 . 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 . 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 . 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 14.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 . 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 .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 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 15.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6.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
    A . 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 .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 . 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 . 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
  • 17.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准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②④
  • 18.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孙中山在1920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莲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倡导……此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由材料可推断出孙中山此番言论的意图是(    )
    A . 强调国民党应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B . 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 . 要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D . 借鉴五四经验调整革命策略和方法
  • 19.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 . 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 . 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 . 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 . 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20.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
    A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 《井冈山的斗争》 C .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 《新民主主义论》
  • 21.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
    A . 实现了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B .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 践行了“211工程”计划 D .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 22.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1953年,一出戏剧在巴黎上演后引起全城轰动,以至于当时熟人打招呼都说:“你在,干嘛?”“我在等待戈多。”有人认为该剧的寓意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与该剧创作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
    A . B . C . D .
  • 23.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如图中的“第二次现代化”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的最恰当解释是(   )

    A . 由于第三产业的出现 B . 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C .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D . 由于政府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 24.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 .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 .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 .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
  • 25. (2019高二下·大丰期中)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2. (2) 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 26.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发展,彰显了“思想”的价值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或手段追求的。为此,人们在接受或宣传、介绍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学说时,往往有所选择,这就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完整理解和系统接纳。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有人说它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在“五四”之前,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重视,除严复、梁启超等个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思想家宣传、介绍过。

    ——摘编自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思潮演进的内在原因。据材料二,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思潮的核心追求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 27.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苛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摘自《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

    材料四: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 (2) 材料三、四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3. (3) 材料反映的两次变法都遭到顽固派反对,请根据材料二、四指出他们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
  • 28.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一百二十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成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成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

    ——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启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请回答:

    1. (1) 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意图。
    2. (2) 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教训。
    3. (3) 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