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30 浏览次数:39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45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 1. 相传教人民种植五谷、蔬菜,遍尝百草的传说人物是(   )
    A . 后羿 B . 炎帝 C . 黄帝 D . 蚩尤
  • 2. 对比如图两幅历史地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

    A . 思想大繁荣 B . 生产大发展 C . 战乱中孕育统一 D . 井田制遭到破坏
  • 3.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他在位期间基本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王国问题,他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 . 颁布“推恩令” B . 进行财政改革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北击匈奴
  • 4. 德国人李希霍芬曾7次到中国西部考察,在他的著作《中国》里第一次把汉代以来连接亚洲、欧洲的交通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他的主要依据是(   )
    A .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B . 该地区干燥少雨,文物保存良好 C . 西汉时期在今天新疆地区设西域都护 D . 在该地区的考古中多次出土古代丝绸
  • 5. 如图内容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产生的影响有(   )

    ①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②南方战乱较少,利于发展

    ③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

    ④传播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著名帝王,开创了唐朝的治世局面。以下内容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A . 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B . 开创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C . 从谏如流,多次听取魏征的谏言,改进不足 D . 吸取隋亡教训,认真总结治理国家的经验
  • 7. 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

    A . B . 北宋 C . D .
  • 8.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广袤的疆土实施有效统治,元朝政府(   )
    A . 分封诸侯 B . 设立郡县 C . 实行郡国并行 D . 实行行省制度
  • 9. 某历史小组以“明朝专制统治的加强”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下列内容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建立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大兴“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0.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安史之乱

    唐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国势由盛转衰

    B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横跋扈,形成文官统兵的局面

    C

    八股取士

    解放思想,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

    D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清朝君主专制加强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毛泽东曾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可以作为此观点论据的是(   )

    ①设置驻藏大臣②派兵统一台湾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④平定噶尔丹叛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2. 下列对明清时期历史发展基本特征的描述中,比较恰当的是(   )
    A . 繁荣开放 B . 盛世危机 C . 文明初始 D . 政权并立
  • 13. 下列年代尺中能体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探索的事件有(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⑤ D . ④⑥
  • 14.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②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入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下列口号与义和团运动相关的是(   )
    A . “扶清灭洋” B . “变法图强” C . “师夷长技” D . “均田免粮”
  • 16. 杰出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如图三位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推动中国近代化 B . 推行君主立宪 C . 终结封建帝制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17. 清末状元张謇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之时,毅然弃官。他提出的救国主张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三民主义 D . 实业救国
  • 18. 电影《开天辟地》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在这部电影中,你能详细了解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 19. 如图所示资料反映了遵义会议的(   )

    A . 召开时间 B . 历史背景 C . 主要内容 D . 重要意义
  • 20. 为庆祝祖国70华诞,某班同学准备筹办“辉煌70年”的主题展览活动,如图四张照片中不能入选的是(   )
    A . 开国大典 B .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C . 2008年奥运会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 21.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
    A .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 . 美国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 C .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D . 美军发动上甘岭战役
  • 22. 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   )

    A .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B . 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C .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3.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是指(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 24.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袁隆平、屠呦呦等100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并受到表彰。其中,袁隆平被誉为(   )
    A . 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B .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C .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D .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 25.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新气象 B . 庄园在经济上不能自给自足 C . 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D . 城市都处在领主的控制之下,无法获得自治
  • 26. 14世纪前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   )
    A .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抨击了神权至上的学说 C .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 . 引发了英国的圈地运动
  • 27. 如图所示的政权结构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国家?(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法国 D . 俄国
  • 28. 《共产党宣言》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 . 是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的 B . 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 C . 广泛汲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 D . 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29. 如图两幅图片可以共同用于解释某历史主题,这个主题是(   )
    A .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B . 印度反英大起义 C .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 .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 30. 下列关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 . 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D . 加剧了社会收入的不平等
二、材料分析题(共45分)
  • 3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材料一:

    材料二:地质学、气象学和考古学的发现,也可以连贯到中国初期早熟的统一。黄河夹带大量泥沙,随时有阻塞河床,冲破河堤,淹没人畜,损坏作物的可能,局部治理无济于事……《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足见光治水一事,中国之中央集权,已无法避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与农业的关系,也促使中国在公元前趋向统一。中国农产区雨量80%出现于夏季三个月内。且由于自然地理因素,旱涝灾害频发。灾荒时,邻国如不接济,即可能发生战事……凡此种种,都增加了中央集权的趋向。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这些新涌入地球的几十亿人给我们的家园施加了压力,这种压力即使在人口相对稀少、十分富裕的美国也随处可见——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向住宅区的转变;西北部残存的已被砍伐殆尽的原始森林;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不仅美国,以上问题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

    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 (1) 下列图片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只填写序号)

    2. (2) 依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3. (3) 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 (4) 依据材料三,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5. (5) 依据材料四,谈谈人类社会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 32. 改革•发展•进步

    材料一:

    改革内容: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改革内容:整顿吏治:授田给农民,收取赋税:学说汉话:与汉人通婚等

    改革内容: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建立

    新军: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A

    B

    C

    材料二:

    材料三: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日本史》

    材料四:20世纪三次成功的改革

    苏俄①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背景

    都而临极为困难的政治、经济形势

    相同影响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的制度

    各自特色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贸易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功原因

    1. (1) 从上述三张图片中任选其一,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2. (2)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说明。
    3. (3) 将材料四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33. 北京城的变迁是时代的缩影。

    材料一:明洪武元年(1368年),攻占元大都城,废掉东西两墙北面的光熙、肃清二门,而将原安贞门改为安定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同时又改东墙的崇仁门与西墙的和义门为东直门与西直门,其余七门则仍其旧。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朝又将南城墙向南推移了二里,仍开三门,名称如旧。至此,城围共计四十里。正统元年(1436年),明朝又修建九门城楼、月城、角楼、城湪、桥闸,四年完工,遂改丽正门为正阳门,文明门为崇文门,顺城门为宣武门,齐化门为朝阳门,平则门为阜成门。此即所谓北京内城。

    随着北京城的人口大量增加,城外居民日益稠密,朝中不断有人主张修筑外城,以便加强防御,于是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完成了一道包围京城南面的外罗城,此即所谓北京外城。原议外城包围京城四面,但因经费不敷,只修成了正南一面。因此整个北京城便形成了一个凸字形的轮廓。

    北京城的设计布局是非常严密完整的。从全城来看,外城包围着内城南面,内城包围着皇城,皇城包围着紫禁城……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

    ——摘编自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京史》

    材料二:英军在安定门右侧一公里的城墙上安营,法军则在左边扎寨,兵力是101团的一个营。联军架起大炮,对准城内,把一条条主要交通干线控制起来……火箭和燃烧弹至少会把首都居民区变成一片火海,紫禁城肯定也难保不受破坏。

    事实上,北京刚刚屈服。北京被占领了,从现在起中国皇帝的首都被置于英法联军将军的保护之下。

    ——[法]贝纳尔•布里塞《1860:圆明园大劫难》

    材料三:

    材料四:北京大事记

    1956﹣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八至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均在北京召开。

    自20世纪80年代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起,北京已成立数十

    个科技创新园、孵化器等。

    2003年起,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戏剧•舞蹈季。

    2011年起,先后举办九届国际电影节。

    2012年获得中国特色休闲城市﹣一文化休闲之都称号。

    2014年11月,APEC领导人峰会在怀柔雁栖湖举行。

    2019年4月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

    1. (1) 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内划“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的,在横线内划“无”。

      ①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②清朝时修外城,北京城的轮廓由此呈凸字形。

      ③清初,将内城汉人迁居外城,内城则由八旗旗人居住。

      ④人口不断增加是明代北京城不断扩建的原因之一。

      ⑤外城在内城以南,皇城在内城之内,紫禁城居皇城之中。

    2. (2) 怎样理解划线句中的“保护”二字?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1949年,毛泽东要求解放军入城必须经过东交民巷,并说“东交民巷是长在中国人脸上的一个疮,是到了根治的时候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北京除政治中心外的其他城市功能定位。
  • 34. 世博会:人类文明进步和创新的见证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蒸汽机,以此为动力的大机器生产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展出了发电机,预示人类即将进入①时代。

    ★1876年,世博会在美国费城举行,选择这座城市是为了纪念100年前大陆会议通过的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②》。

    ★1992年,世博会在西班牙举办,以“发现的时代”为主题,这是为了纪念③发现美洲500周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埃及馆内有象征孕育古埃文明的尼罗河景观设计;伊拉克馆内重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④》。

    材料二:1867年,清政府首次被邀参加法国巴黎世博会,但却置之不理未能成行……1873年,应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一再邀请,清政府勉强同意参展,而负责此项事宜的是由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的中国海关……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清政府派出了以溥伦为首的代表团,并在圣路易斯修建了中国馆和中国村,外国媒体将此称为“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清政府也于1905年正式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20条,对华商出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做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各省商家精择物品,踊跃参赛。

    ——《中国与世博:1851﹣1940》

    材料三:

    材料四:世博会的主题(部分)

    序号

    名称

    主题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人类•自然•科技: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

    主题:自然的睿智

    副主题:“宇宙、生命和信息”:“人生的“手艺

    和智慧”;“循环型社会”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

    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主题:滋养地球,生命之源

    副主题:科技创新、食品保障和与健康生活携手

    2020年阿联酋迪拜世博会

    主题:沟通思想,共创未来

    副主题:移动性、可持续性和机遇

    1910年,32岁的陆士谔完成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全书共分十二回,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一百年后的上海。在小说里,一觉醒来的主人公陆云翔与妻子游历上海……更让他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横跨黄浦江,直修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为了方便往来,才建造这座大桥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摘编自纪录片《世博百科》解说词

    材料五:我们的愿望是,希望世博会不仅仅是新奇玩艺儿的集合地,而是全世界的工业、商业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传播文明文化的渊源。

    ——拿破仑三世在1855年巴黎世博会颁奖典礼的致辞

    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联各国友谊,益处甚大。

    ——中国留学生参观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感言

    我们会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展示现代世界的文明成果,并且增强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国家前总理温家宝谈2010年上海世博会

    1. (1) 将材料一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清政府对参加世博会一事的态度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 (3) 结合所学,说明作者梦到的事情在新中国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世博会主题所体现的时代课题。
    5. (5) 依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世博会作用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