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 记述 |
《田令》 |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
《全唐诗补逸》 |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
《唐大诏令集》 |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
《全唐文》 |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
年份 | 1789 | 1804 | 1809 | 1814 | 1820 | 1825 | 1830 | 1835 | 1840 |
银一两 合铜钱数 | 1090.0 | 919.9 | 1065.4 | 1101.9 | 1226.4 | 1253.4 | 1364.6 | 1420.0 | 1643.8 |
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 )
材料一: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
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法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
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
——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
请回答:
年代 |
事件 |
年代 |
事件 |
1487年 |
葡萄牙政府支持迪亚士探险 |
1787年 |
美国《联邦宪法》颁布 |
1492年 |
西班牙政府资助哥伦布探险 |
1789年 |
法国大革命爆发 |
1581年 |
荷兰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 |
1851年 |
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
1588年 |
英西大海战 |
1861年 |
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 |
1602年 |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
1861年 |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
1688年 |
英国“光荣革命” |
1868年 |
日本明治维新 |
1775年 |
来克星顿枪声 |
1871年 |
德意志帝国统一 |
1785年 |
瓦特改良蒸汽机 |
1876年 |
美国费城博览会 |
大国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大国兴衰的启示”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源自材料: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摘编自莫伯峰《殷商祖甲时代历法改革的时机》
——孙立新、陈瑜《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及其历史书写与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