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古代传说中有许多圣人,如教人耕作的神农氏、制作车马轩辕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 . 他们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确有其人 B . 他们是神话传说的人物,历史上没有其人 C . 他们的事迹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集体记忆 D . 他们的事迹体现部落联盟分工合作的史实
  • 2.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以下四件文物图片中,最适合用于印证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形成的是(   )

    A . 仰韶人面鱼纹盆 B . 河姆渡猪纹陶钵 C . 商代甲骨文 D . 战国铜戈
  • 3.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   )
    A . 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 B .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 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 D . 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
  • 4.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商代女性可以参与军事、主持祭祀等;周代女性逐渐被束缚在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范围内。这变化反映了周代(   )
    A . 井田制瓦解 B . 礼乐制度推行 C . 宗法制完备 D . 纺织技术提高
  • 5.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 6. (2022高一下·云南开学考)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7.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春秋时期,齐人陈不占听闻国君有难欲奔赴救援,但因害怕而浑身发抖。他的车夫劝道:“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最终他在的途中“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陈不占的行为符合(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 C . 法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8. (2021高一上·六盘水月考) 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①为政以德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有教无类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 .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 . 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10.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1.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西安是历史名城,其名称几经变更。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④③②
  • 12.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 . 分封诸侯王,郡国共存 B .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 13.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项中,属于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措施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③尊崇儒术    ④设西域都护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汉代曾颁布“左官律”,规定在诸侯国任官的为“左官”,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这一说法(   )
    A . 限制了诸侯国扩张势力 B . 废除了察举制度 C .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 推行了郡县制度
  • 15.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 汉朝丞相位高权重 B . 汉朝相权无足轻重 C .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 16.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 . 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7.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 . 原因 B . 目的 C . 内容 D . 作用
  • 18.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北方统一 B . 民族交融 C . 中外交流 D . 文化昌盛
  • 19.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人“毫不通融”地“执行汉化政策”:“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派一个委员会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这个人最有可能出身于(   )
    A . 汉族 B . 氏族 C . 鲜卑族 D . 蒙古族
  • 20.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隋朝因开凿此河而灭亡 B . 汴河导致隋炀帝的腐败 C . 客观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D . 借诗歌赞颂隋炀帝功绩
  • 21.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在古代中国,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君王中,“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的是(   )
    A . 汉景帝 B . 唐玄宗 C . 宋微宗 D . 康熙帝
  • 22.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贞观四年,唐太宗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某大臣提出:“……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唐太宗卒用其策。这一争论最有可能是(   )
    A . 讨伐西突厥政权问题 B . 吐蕃王朝和亲问题 C . 东突厥部众归附问题 D . 玄武门之变问题
  • 23.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8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
    A . 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 . 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 C . 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 D . 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
  • 24.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 ,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 . 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 . 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 . 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 . 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 25.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 孝廉和贤良是科举制的主要考察科目 B . 依据中正官对不同人才所定品级授官 C . 适应了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确定各级官员任命
  • 26. (2022高一下·宣威月考)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尚书省 C . 门下省 D . 枢密院
  • 27.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自从农业税就按土地而非人头征收,手续也大大得到简化。朝廷可以对私人财产松口气了,因为它不再对朝廷的财政构成威胁。”这一现象开始于(   )
    A . 大运河的开凿 B . 租庸调制的实行 C . 两税法的实施 D . “均田令”的颁布
  • 28.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
    A . 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 .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 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D . 佛学诗词的兴盛
  • 29.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外文化沟通的密切 B . 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 C . 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 D . 北方民族交流的加强
  • 30.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据《旧五代史》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后人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
    A . 唐朝雕版印书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 . 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 . 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 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 31.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品格就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人文是相对于神文和物文来讲的。中国人更注重的是精神生活,而不是受神、物的支配,因此中国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次,人文精神更多地是强调礼乐教化。中国讲究人文教育,而不是武力和权力的压制。......中国的品格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教组成,三者都提倡人要反省自求、提升自我。

    ---《中国的品格》作者:楼宇烈

    1. (1) 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子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2. (2) 材料一中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3. (3) 材料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32.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愈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候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时十五讲》

    材料三:(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分析其特点。
    3. (3) 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