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

更新时间:2017-06-15 浏览次数:57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

    A . 源于自然法则 B . 体现神权思想 C . 强调等级对立 D . 规范社会秩序
  • 2. (2022高二上·兴宁期中)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

    A . 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 . 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 . 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 . 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 3.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罪减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 4.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 儒商成为商人主体 B . 社会观念生转变 C . 拜金追利风气盛行 D . 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 5.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递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

    A . 实行地方自治 B . 反对仅学西方技术 C . 重视发展海防 D .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 6. (2021高二下·藁城期中)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 B . 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C . 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D . 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 7.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1938年11月,蒋介石提出:“我们这次抗战……可以说只有两个时期,第一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第二期的任务,就是要承接前期奋斗的成绩,实现我们第一期中所布置的一切计划,发挥我们抗战的力量,以达到抗战胜利与建国成功之目的。”这说明蒋介石要(    )

    A . 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B . 制定对日反攻计划 C . 坚持持久抗战战略 D . 建立一党专政政府
  • 8. (2022高一下·儋州月考) 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这一变化(    )

    A . 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 B . 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 . 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 D . 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 9. (2017高三上·泰州月考) 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

    A .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 B . 导致古希腊内乱 C .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 . 是少数人的民主
  • 10.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    )

    A . 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 B . 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C . 修订宪法终有法律依据 D . 州议会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 11.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这一规定(    )

    A .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 D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 12.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据材料可知(    )

    A .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 .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 13.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

  • 14.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全球化进程以经济中心的转移为依据可划分为多个阶段。

    运用所学知识,划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并任选一个阶段加以说明。(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5.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1564年福建巡抚谭纶指出,“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请求朝廷允许福建商民在近海与外通商。不久,谭纶之后的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民利用隆庆改元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凑议迅速得到穆宗朝廷的批准,从而形成了“隆庆开海,月港开放”的局面。

        尽管隆庆初年的开放海禁并不彻底,但民间被抑制的商业活力依然喷涌而出,“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此外,“自纳饷过洋之利开,豪狡之徒咸趋利畏法。故海澄之开禁,凡以除中国之害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海”的影响

  • 16.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3月,在西姆拉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以秘密换文方式,擅自划定中印边界走向,即“麦克马洪线”它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政府单方面对中、印边界的非法划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西藏地方部门和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强烈反对。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却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与百般阻挠。1951年,印度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派印军大举向“麦线”推进。1954年,印度侵占了中印边界中段、西段约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59年3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向我国正式提出领土要求,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的武装侵犯和无理要求,一直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出不懈的努力。印度却认为中国的忍让是软弱可欺,而变本加厉地在边界制造事端。1959年10月,印军在东、西二段同时向我边防军发起猛烈炮击,我边防军只得奋起反击。经过两个阶段的反击战,中国边防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为了和平解决两国边界争端,我边防军全面撤退到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后地区。后来,我方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俘虏等分批、分期地全部送还印度,博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印冲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冲突的结果和影响。

  • 17.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甘地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言论记录.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他提出,面时强大的敌人,斗争的唯一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他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甘地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思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主义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