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兴宁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 西汉时期,全国1500多座城被分为首都,郡、国,县、侯国、道(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邑(皇后、公主等的封邑)三级。同时,每座城都筑有城墙,宫殿(或衙署)与城墙成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主体。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城市(  )
    A . 政治功能突出 B . 封国地位提升     C . 政府职能完善 D . 防御能力增强
  • 2.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
    A . 中央集权的弱化 B . 选官制度的变化 C . 国家的分裂动荡 D . 少数民族的影响
  • 3. 史学界普遍认为玉米传入中国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但成书于1492年前的中医著作《滇南本草》中却出现了关于“玉米须”可入药的记载,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也对“玉米须”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 . 《滇南本草》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B .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 历史材料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 历史记载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4. 唐玄宗时,因中书省文书常常积压,于是选文学之士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来别置(翰林)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等皆由学士草拟诏书,其后翰林学士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这反映了(   )
    A . 宰相逐渐失去实际权力 B . 君权和相权矛盾有所缓和 C . 朝廷权力分配有所调整 D . 中书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
  • 5. (2022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 )
    A . 注重道德教化 B . 重视基层政权建设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 6. 如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中国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C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 7. 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 “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用而首先创造与构 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可以看 出该学者( )
    A . 宣扬信仰得救的主张 B . 否定了宗教信仰 C . 借助神学塑造人本观 D . 抨击了禁欲主义
  • 8. 近代英国实行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体制,因而两党争斗激烈,内阁换届频繁,但是频繁更 选政府并没有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英国(   )
    A . 君主立宪制政体 B . 资本主义制度成熟 C . 实行了文官制度 D . 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 9. 下图是 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 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 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

    A . 体现了集体一致原则 B . 瓦解了反法西斯战线 C . 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 D . 清算了法西斯的罪恶
  • 10. (2017高三下·潍坊模拟)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

    A . 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 . 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 . 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 . 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 11. (2020高三下·黑龙江月考) 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
    A . 正确揭示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B . 指出公民政治素质影响雅典民主制度发展 C . 肯定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 D . 认为法治比人治更能顺应自然和平等原则
  • 12. 春秋以来,在王之下众治事官之上,“执政”总领全国大政,因此各国卿大夫一人兼有军政大权屡见不鲜。而到了战国时代,官吏组织文武分家,产生了文官的首长相,武官的首长将,还有负责专门事务的尉和御史,各国建立起一套将相制衡体制,他们都直接对王负责。这种变化体现了(   )
    A . 我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 C . 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 D . 原始民主传统仍然有影响
  • 13. 宋代的路分设漕、宪、仓、帅四司,其职责涉及民、财、刑、军及监察等各方面,可以说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这是因为(   )
    A . 监察机构逐渐固定为行政机构 B . 官僚选拔和考核较前代更成熟 C . 地方分权制衡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监察台谏合一强化了君主专制.
  • 14. 下表为英国自《议会选举法》颁布以来的历次改革。这反映出英国(   )

    时间

    议会改革内容

    1406年

    议会选举法颁布,选区分布、选民人数和议员选举程序都极不合理

    1830-1832年

    选民人数增加到66万,但仍不足全体成年居民的5%

    1867-1883年

    选民人数仍不过全体居民的8%,人口半数的妇女不是选民

    1918年和1928年

    最终实现了不限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

    A . 议会处于权力核心 B .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 . 政制发展的渐进性 D . 文官制度逐渐确立
  • 15. 古代科举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清代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考试的省学政,身份等于钦差,地位与总督巡抚平等;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各省总督、巡抚为监临官,负责考场事务。这反映了科举考试(   )
    A . 选拔相对公平 B . 体现国家意志 C . 扩大官吏来源 D . 提高官员素质
  • 16. 法国启蒙运动中,拉.布吕耶尔即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霍尔巴赫认为,“如果自由、财产、安全消失了,祖国也不存在了”,“真正的爱国主义只能在人人自由、平等、和睦的社会中找到”。据此可推知(   )
    A . 自由平等思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B . 启蒙运动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专制王权国家演变为近代民族国家 D . 家国认同促进国家主权意识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土地制度为基础,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西汉实行编户制度,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依据,农民从此向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隋朝及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则是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和创新。唐中期以后采用了“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为征收的准则,统一了税收制度。宋朝时期,王安石构建的“方田均税法”,反映了公平税负的思想。明中期直至清初实行“一条鞭法”,把过去的所有征收项目合并起来征收,化繁为简,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到清雍正年间,实行地丁合一政策。

    ——金玉佳《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田赋仍是清政府的主要来源,田赋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关税、盐税等工商业税在国家赋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海关受帝国主义控制,关税的增加是以牺牲关税主权为代价的。北洋政府时期,赋税制度仍然维持着“田赋、关税、盐税、厘金”的赋税结构,由于军阀割据对经济的阻碍,逐步明确划分了中央税和地方税。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整顿了关税和盐税,废除了当时的厘金,形成了中央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地方以田赋、营业税为主的赋税结构,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抗战期间,中国领土的逐步沦陷使中央的各项税收锐减,国民政府实行了战时财政体制。三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南京政府加重对人民的榨取,苛捐杂税不断加剧,将中国的经济带到一个濒临崩溃的境地。

    ——赵永文《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边倒”的政策,不是单纯地在国际斗争战线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外交战略,它是一种基于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的深切认同、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党情、国情独立自主地做出的正确战略抉择。

    ——杨云龙、肖昊宸《“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原因再析》

    材料二:魏史言的《尼克松访华》中有如下记载: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时,对基辛格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了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

    ——节选自《历史评论》

    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以及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地区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因素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前途命运也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摘自麻陆东《和谐世界建设: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基辛格“跑中国”的主要因素,你怎样理解“全世界都震动了"?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①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外交布局,概述中国通过主办主场外交产生的影响。②简述中共十九大针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所贡献的中国特色大国的外交智慧。其中一个进行作答。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影响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 20.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