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19年中考文综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27 浏览次数:502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2019·河北) 《________》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府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横线上应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2022·蓬安模拟)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 . 武昌起义 B . 袁世凯独裁统治 C .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 北洋军阀混战
  • 4. (2019·河北) 下面的特派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 . 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 .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C .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 .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5.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 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 . 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 . 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6. (2020九上·河源月考)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 . 背景 B . 经过 C . 结局 D . 影响
  • 7. (2021九上·长春月考)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
    A . 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 . 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 . 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 . 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 8. (2023九上·长安月考) 在宣言上签字时,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A . 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C . 美国开始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D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 9. (2019·河北)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画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国态度的漫画。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    )
    A . B . C . D .
  • 10. (2019·河北) 以下是世界现代秩序变迁示意图。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    )

    A . 苏联实现工业化 B .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 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 D . 西欧、日本的崛起
  • 11. (2022九上·磁县期末) 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B .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 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 . 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
  • 12. (2019·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

    邓小平还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要全面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邓小平还积极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他刚刚复出就出访日本,加强了中日关系;1979年,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也实现重大突破,恢复了正常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1) 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解决的当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3. (3) 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完成的共同事业是什么。
  • 13. (2019·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原子能工业是在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在核原料生产方面,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建成了衡阳铀水冶厂和兰州气体扩散厂,解决了浓缩铀的核心制造工艺,确保了原子弹的试验密成功。

    当中国工人阶级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出这一伟大业绩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极端困难。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降到最低点;为在1965年以前偿还苏联14亿新卢布以上的债务,所有中国人都勒紧裤带;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不但基本断绝了国家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交换,而且也促使我国必须做好应对外敌的准备。中国人民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默默地创造着奇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东方巨响”与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东方巨响”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2) 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从“东方巨响”中得到的经验。
  • 14. (2019·河北)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 (1) 据英雄榜(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并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各自国际背景及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
    2. (2) 据英雄榜(一)和问题(1),归纳以上人物的主张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