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2022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19·河北)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2. (2019·福建)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 . 提出三民主义 B . 推翻封建制度 C . 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3. (2019·大庆) 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   )
    A .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4. (2019八上·兴化期中)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5. (2020·南充) 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点燃是在(    )
    A . 古田会议 B . 八七会议 C . 南昌起义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6. 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指的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共一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九大
  • 7. (2019·咸宁)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 .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 . “文化大革命”结束
  • 9. (2021·南充)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    )
    A . 农业合作化 B . 人民公社化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土地集体经营
  • 10. (2019·武威)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这里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运动 C . 三角贸易 D . 启蒙运动
  • 11. (2019·烟台) 根据美国权威政治机构布什研究所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十分虚弱”,又有约八成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正在走下坡路。美国近代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 .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 《独立宣言》的发表 C . 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 12. (2016九上·郴州期中) 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拿破仑所说的“一样东西”是指(  )

    A . 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 .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 颁布《民法典》 D . 1812年远征俄国
  • 13. (2016·南充)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  )

    A . 珍妮机 B . 改良蒸汽机 C . 内燃机 D . 发电机
  • 14. (2020·南充) 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下列选项中,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是(    )
    A . 珍妮机的发明 B . 内燃机的发明 C . 蒸汽机的改良 D . 电动机的发明
  • 15. (2017·江津模拟) 一位英国政治家说: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朋友”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英国 D . 意大利
  • 16. 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的是(    )
    A . 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B . 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C . 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 D . 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 17. 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的过程。下列各项,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是(    )
    A . 第一国际的建立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 18. (2019·赣榆模拟) 1943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指的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 D . 攻克柏林
  • 19. (2017·扬州模拟) 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③②④
  • 20. “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上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位科学家足(    )
    A . 伏尔泰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邓稼先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

    材料二: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 (1) 图一反映的场景与哪场战争有关?中英双方代表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面对图三的形势,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条约的认识。
  • 22. 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送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二: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1862年9月,林肯说:“但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材料三: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他重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兴办学校等。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什么政治体制?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世纪一20世纪上半期,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危机?
    3. (3) 根据材料三,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 (4) 如图是日本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图,在A段,日本通过哪场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B事件的沉重打击,日本又走上什么道路?
三、探究题(20分)
  • 23.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之间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美国对近代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轻视时期(1840﹣1905年)、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年)、赞赏时期(1937﹣1944年)……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了哪两次重大战役的胜利。
    2. (2) 二战期间,美苏中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指出会议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三中,美国对华态度不断发生变化,其中1937﹣1944年“赞赏”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中国国际地位有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