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更新时间:2017-06-23 浏览次数:5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下·崇仁月考)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新中国的成立
  • 2. (2017八下·苏州期中) 六十七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进行抗美援朝      ③实行土地改革     ④实现中日建交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17八下·苏州期中)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4.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下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 . “大跃进”运动的盛行
  • 5. (2017·准格尔旗模拟)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②①③
  • 6. (2024八下·巴州期中) 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 . 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 . 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 7. (2017八下·苏州期中)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

    A .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 . 农、轻、重协调发展
  • 8. (2017八下·苏州期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C .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D .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 9. (2017八下·苏州期中)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C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10. (2020八下·乌苏期末)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 11. (2017八下·苏州期中) 据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 .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 .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
  • 12. (2020八下·耒阳月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 .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 .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13. (2017八下·苏州期中)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 .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14. (2020八下·桦南期中) “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 . 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15. (2017八下·北京期中)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

    A . 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 . 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 . 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 .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16. (2017八下·惠民期末)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 .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 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 (2024八下·厦门期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18. (2017八下·苏州期中) 许多事件往往被印上时代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 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 . 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 . 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 出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 19. (2017八下·长垣期末) 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历史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2017八下·苏州期中)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伸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 .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 .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 .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四、综合题
  • 30. (2017八下·苏州期中)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文件。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 (2) 材料二出自哪个文件?在哪次会议上形成的?

    3. (3)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请谈谈该规划完成产生的影响。

  • 31. (2017八下·苏州期中)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 (1) 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 (2) 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否属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 (3) 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指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 32. (2017八下·苏州期中)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正确指导实践。”请根据这一哲学理论作答:

    材料一: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材料四: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邓小平

    1. (1) 请根据材料一,二给这三幅图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什么时候在哪次重要会议上确立的?

    2. (2) 材料一中提到“实行改革”,请根据材料三图片说出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写出两个即可)

    3. (3) 请列举当时四个特区中所属福建的经济特区。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