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连平县隆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3-05-12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它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 .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 毛泽东逝世 D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 2.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

    A . 毛泽东和邓小平 B . 邓小平和江泽民 C . 江泽民和胡锦涛 D . 胡锦涛和习近平
  • 3.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下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 . “大跃进”运动的盛行
  • 4. (2023八下·连平月考) 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被提名为候选人。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A . 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B . 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C . 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D . 会战石油,艰苦创业
  • 5.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 . 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B . 开展真理标准讨论 C . 推行个人崇拜 D . 北京发生“四五运动”
  • 6.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

    A . “五一六通知”的发出 B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 . 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D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7. (2023八下·连平月考)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 . 邱少云 B . 黄继光 C . 罗盛教 D . 杨根思
  • 8. (2023八下·连平月考)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代表仅能看到的北京建筑是(    )

    A . 天安门城楼 B . 人民大会堂 C . 人民英雄纪念碑 D . 毛泽东纪念堂
  • 9.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分别发生在(    )

    A . 1921年,1949年 B . 1927年,1956年 C . 1936年,1949年 D . 1921年,1956年
  • 10. (2024九上·虎林模拟)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农业 B . 重工业 C . 轻工业 D . 商业
  • 11. (2023八下·连平月考)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香港回归
  • 12.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比重

    阶层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包产到户”的实施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3.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4.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着力推行三大改造 C .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5.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在举行升国旗仪式。你可知道,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16. (2023八下·连平月考)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这标志着(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祖国大陆彻底统一 C . 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 土地改革正式开始
  • 17.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文革”期间,林彪、江青一伙为夺取政权相互勾结,排斥和迫害一大批老干部,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冤假错案。你知道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 刘少奇 B . 周恩来 C . 陈毅 D . 邓小平
  • 18.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时也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 . 政治运动上 B . 阶级斗争上 C . 经济建设上 D . “两个凡是”方针上
  • 19. (2024九上·朝阳开学考) 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
    A . 1949年 B . 1956年 C . 1978年 D . 1992年
  • 20. (2023八下·普定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的时间达8个月之久。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 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都有米饭吃。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    )
    A . 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 . 消灭了地主阶级 C .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 巩固了人民政权
  • 21.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下图所反映的会议通过的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该“文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22. (2023八下·连平月考) 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 打倒一切、造反有理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23.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24.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中华民国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5. (2023八下·连平月考)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B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C .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D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26. (2023八下·连平月考)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7. (2023八下·连平月考) 1978年12月,邓小平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就是( )
    A . 经济建设 B . 阶级斗争 C . 文化革命 D . 拓荒备战
  • 28. (2023八下·连平月考)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了实现“过渡”,我国( )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召开一届全国人大 C . 实施三大改造 D . 掀起“大跃进”运动
  • 29. (2023八下·连平月考) 下图为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增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 轻工业增长率最高 B .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C . 始终将农业发展放到首位 D .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 30. (2024八下·台江期中)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后,国家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23八下·连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什么大事?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谁?
    2. (2) 材料二中“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什么协定?这个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3. (3) 请写出一名在此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
    4. (4) 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 32. (2024八下·上思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少奇(1950年6月)

    材料二: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以建立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

    材料三: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材料四:一九六一年是我国实现三年连续跃进以后的一年……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争取国民经济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上更好地继续跃进……

    ——《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卢制数字的报告》(1960年9月27日)

    1. (1) 材料一中,刘少奇所说的改变是指我国进行的哪一场运动?根据材料说出这场运动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写归纳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影响。
    3. (3) 材料三中,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反映出我国处于哪一经济建设发展阶段?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
  • 33. (2023八下·连平月考) 综合探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篇】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一一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理论创新篇】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创奇的一页。

    一一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科技创新篇】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1. (1) 材料中“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 (2) “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 (3)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 (4) 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