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

更新时间:2019-08-14 浏览次数:299 类型:同步测试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三、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 11.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 贵贱有序 B . 因材施教 C . 克己复礼 D . 有教无类
  • 12.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 . 西周实行分封制 C . 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D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
  • 1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 . 兴办私学 B . 创立儒学  C . 开办太学  D . 创设科举制度
  • 14.
    • 《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韩非子  D . 董仲舒
  • 15. (2020八上·嘉兴月考)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
    A .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 . 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 C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 . 兼爱非攻,互爱互助——儒家
四、材料探究
  • 16.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荀子•行效》载: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
    2. (2) 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至少答三点)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请回答:

    1. (1) “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
    2. (2) 该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4. (4) 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 18.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 19. (2019八上·天台月考)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1. (1)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 (2) 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
    3. (3) 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