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

更新时间:2019-10-10 浏览次数:3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 .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 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 . 太阳能、风能、沼气 D .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 2. 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B .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1 C . 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D . 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 kJ·mol﹣1
  • 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反应的热效应△H1>△H2 B . 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已知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有关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 D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硫酸的浓硫酸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 4. 一定条件下A、B、C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H1+△H2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C可能是(   )

    ①Fe、FeCl3  ②C、CO2  ③AlCl3、NaAlO2  ④NaOH、NaHCO3  ⑤S、SO3  ⑥Na2CO3、CO2

    A . 只有②③④⑥ B . 除①外 C . 除⑤外 D . 全部
  • 5. 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不变 C .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 ΔH=ΔH1+ΔH2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 .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 C . 原电池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 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7. 某反应X2(g)+Y2(g)=2XY(g),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X-X akJ·mol-1 , Y-Y bkJ·mol-1 X-Y ckJ·mol-1则该反应的ΔH为( )
    A . (a+b-c)kJ·mol-1 B . (c-a-b)kJ·mol-1 C . (a+b-2c)kJ·mol-1 D . (2c-a-b)kJ·mol-1
  • 8. 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2O(g)=H2O(l) ΔH1=-Q1 kJ/mol          ①

    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         ②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    ③

    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 (Q1+Q2+Q3) kJ B . [0.5(Q1+Q2+Q3)] kJ C . (0.5Q1-1.5Q2+0.5Q3) kJ D . (1.5Q1-0.5Q2+0.5Q3) kJ
  • 9. (2018高二上·北仑开学考)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 , 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 Sn(s , 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 Sn(s , 灰) Sn(s , 白)  △H3=+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1>△H2 B .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③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⑥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③ C . ②③⑦ D . ①④⑤⑥
  • 11. 乙醇的燃烧热为ΔH1 , 甲醇的燃烧热为ΔH2 , 且ΔH1<ΔH2 , 若乙醇和甲醇的混合物1 mol完全燃烧,反应热为ΔH3 , 则乙醇和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B . C . D .  
  • 12.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 B . 已知C(s)+O2(g)=CO(g)△H=﹣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 13.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l )△H=-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 ,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H1>△H2>△H3 B . △H1<△H2<△H3 C . △H1>△H2=△H3 D . △H1=△H2<△H3
  • 14.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 kJ·mol-1 B .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 .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 kJ·mol-1 D .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 15. 对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H2O(g) CO(g)+H2(g) ,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

    ①增加C的量;           ②增加CO的量;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以增大压强;

    ⑤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⑥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以增大体积。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⑥ D . ④⑥
  • 16.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2.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的体积分数增加 B . A的转化率降低 C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m+n>p
  • 17. 某反应进行过程中,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D是生成物 B . 反应的方程式为  2A+B 2C C . 2 min后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 . 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 18. 下列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与影响速率因素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B . 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C .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能量,会减慢反应速率 D . 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比虽然没变,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19.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 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 .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 D . v(H2O2)=v(H2O)=v(O2)
  • 20. 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g)和H2 (g)反应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热量。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 , 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 , 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kJ。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2Q2<Q1<92.4kJ B . 2Q2=Q1=92.4kJ C . 2Q2>Q1=92.4kJ D . 2Q2=Q1<92.4kJ
  • 2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①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②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Na(l)+KCl(l) K(g)+NaCl(l) ⑤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⑤ D . ①②⑤
  • 22. (2016高一下·达州期中)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 . ②⑦ B . ②⑤⑦ C . ①③④ D . ②⑤⑥⑦
  • 23. 如图所示,向A和B中都充人2molX和2molY,起始V(A)=0.8a L,V(B)=a L保持温度不变,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X(g)+Y(g) 2Z(g)+W(g)达到平衡时,V(A)=0.9a L,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两容器中达到平衡的时间A<B B . 打开K达到新平衡后,升高B容器温度,A容器体积相比原平衡状态时一定增大 C . 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25%,且比B容器中的X的转化率小 D . 打开K一段时间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0.8a L(连通管中的气体体积不计)
  • 24. 已知用甲醇制乙烯、丙烯等烯烃时,在温度为400 ℃时,发生的主反应为2CH3OH C2H4+2H2O、3CH3OH C3H6+3H2O,副反应为2CH3OH CH3OCH3+H2O。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转化的甲醇中生成乙烯和丙烯的百分比)及丙烯对乙烯的比值(Cat.1和Cat.2代表两种等量的催化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Cat.2反应2小时后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下降 B . 使用Cat.1反应3小时后产生的烯烃主要是乙烯 C . 使用Cat.2反应3小时内产生的烯烃主要是丙烯 D . 使用Cat.1时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一直高于使用Cat.2时
二、填空题
  • 25.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 (2) 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4. (4) 若两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   ①3.2℃   ②2.2℃   ③3.0℃写出表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 26. 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放出热量99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C分别表示
    2. (2)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填“升高”,“降低”),△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
    3. (3) 图中△H=kJ/mol.
  • 27.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1. (1) I.探究活动一:

      备选药品:铁片、锌片、0.5mol/LH2SO4、1.5mol/LH2SO4、18.4mol/LH2SO4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1.5mol/L的硫酸于两支试管中;

      ②………………。

      反应速率:

      锌>铁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甲同学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②为

    2. (2) 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乙同学为了定量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右图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 (3) 乙同学在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4. (4) 乙同学不会选用mol/L硫酸完成该实验,理由是
    5. (5) II.探究活动二:

      备选药品:0.1mol/LNa2S2O3溶液、0.2mol/LNa2S2O3溶液、0.1mol/LH2SO4溶液、0.2mol/LH2SO4溶液。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编号

      Na2S2O3用量

      H2SO4用量

      温度(℃)

      0.1mol/L5mL

      0.1mol/L5mL

      10

      0.2mol/L5mL

      0.2mol/L5mL

      25

      0.1mol/L5mL

      0.1mol/L5mL

      25

      0.1mol/L5mL

      0.1mol/L5mL

      40

      若想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的实验编号有

    6. (6) 若想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的实验编号有
    7. (7) 在该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8. (8) Na2S2O3在碱性溶液中可被I2氧化为Na2SO4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8.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0~20min,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8min时,v(正)v(逆)(填:>、=或<)
    2. (2) 反应方程式中的x=,3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3. (3) 20~30min时反应的平衡常数30~40min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填:>、=或<)。
    4. (4)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 (5) 反应过程中B的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min。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