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
男:家风是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家风是老百姓门上镌刻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的故事。
女:家风是爷爷胡子上长长的教诲;家风是父亲脸上威严的表情;家风是母亲口中絮絮叨叨的叮咛。
男:家风不一定要刻在墙上,写在纸上,父辈们的言传身教 , 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润物无声。家风是一种信念和传承,代代相传,耳濡目染 , 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践行。
合:声声诵读永不停,代代相传好家风。让我们共同携手,传承优良家风,共建美好未来!
第二小组朗诵《传承好家风》,品读后找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第三小组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开场白。(不少于40字)
材料一: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交部将举行省区市全球推介系列活动,首场活动的主角是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人文荟萃,遗迹众多,拥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52处,数量居全国这首。
材料二:如今的山西,是转型升级的山西。修复矿山,留下子孙田,山西焦煤集团矿区绿化覆盖率达33%—37%。由老矿区改造转型而来的西山国家级地质公园正有序建设,“卖炭翁”优雅转身。加快晋北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古交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竣工投产。清洁能源为“晋电外送”提供有力支持,山西把摁下能源转型“快进键”,绿色多元正成为发展的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家园。在建的太行山、品梁山生态涵养区,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 ,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②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注】①纡曲:曲折。②书记:书本记载。③践跻:登临。④叠崿:层叠的山崖。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①西方有一句谚语,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你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的选择。我觉得这话讲得很有道理。读什么书,也许比你读书更重要。
②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贪婪的想法,要把关下好看的书都读一遍。因为这个野心,我不断地找书、拼命地读。有些书对我来说是有点艰涩的,但只要里面有一点点好看的,我就会读下去。
③有一件东西,只要你一旦拥有,永远就属于你,不会被别人夺走,就是你读过的好书。你读过这本书,感动了,这本书就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跟你的生命、血液融合在一起,永远不会离开你,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从你的生命中夺走——这种感觉就像被枪打中了一下,在身上留下一个口子,流血,痛,最后结成一个疤。以后只要看到这个疤,就想起当时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不会消失的。
④我觉得从小就要养成一种这样的习惯: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你记住作者的名字,然后你再去找这个作家其它的书。我回忆少年时代的阅读,很多作家就是这样认识的。也许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或者别的地方读到的一本书,但如果我喜欢了,我就会用心记住他的名字,然后找他别的书。
⑤大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借到一本书,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小时候读书我有一个习惯,不做阅读笔记,因为一做笔记,读书就变得很慢,抄写文字的时间比我阅读的时间多得多,这样我的阅读就变得不流畅。但是《飞鸟集》真得让我惊艳,我把这本书抄了一遍。书里的文字带着神秘感,含着哲理,蕴含着很深的感情。我现在还记得里面的很多文字。上中学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泰戈尔的书。就是因为一部《飞鸟集》,我认识了泰戈尔。对一个作家的认识不是听别人介绍的,如果你阅读到一定程度,你对文字是有感觉的,对书是有评判能力的,那么你读到一本好书,一定会记住这个作家。
⑥我也喜欢集邮,专门收集跟我读过的书有关、跟文学有关的邮票。有些作家我是通进邮票认识的。有一次我买到两张非常古老的邮票,图案一样的,颜色不一,一张蓝的,一张深红色的,画面上是一个作家的头像,背后有一个小小的舞台,上面有人在演戏。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邮票上印的是谁。后来一个翻译家告诉我,上面印的是莫里哀,于是我就找到了莫里哀的书,看了很多他写的剧本。
⑦我跟我喜欢的每一位作家都有很深的交往,因为我走进了他们的作品,走进了他们的灵魂。我的经验也许对孩子们没有用,但有一点肯定是有用的:读书的时候,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为什么这个作家的书你会喜欢读?为什么读他的书会觉得悲伤?他的书为什么会打动你?你如果真的被打动,记住他的名字,再去找他别的书。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
文末画线句“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中的“这样”一词指代什么?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避开文中画线句;②100字为宜。
材料一:筷子,是中国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古时称为“著”,后流传到南方,因“箸”的谐音为“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又多以竹子为做筷子的工具,所以给“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便流传开来。《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蔡元培曾在法国设在餐宴会招待客人时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过刀叉,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的习俗皆由我国传入。
材料二: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下边是关于法国和中国餐具的图片。
写作提示:①说明要素要全面;②思路清晰;③80字为宜。
请以“给自己一个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