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②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 0.2A~0.6A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 2V~6V ④R2 阻值变化范围为 20 Ω~10 Ω
⑤指针达到满偏的是电流表
资料:A的溶解度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克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如下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所取NaCl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剩余NaCl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选项 | A. | B. | C. | D. |
现象 |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 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 煮熟的汤圆浮在水面上 |
探究原理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物体的浮沉条件 |
应用 | 高压锅 | 飞机 | 吸尘器 | 轮船 |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桌面不光滑。在A的两边用轻绳通过定滑轮吊着B、C两个物体,已知GB=15 N ,VB=1.0×10-3m3 , GC=10 N 。开始时把B物体浸没水中,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现拔出容器底部的小木塞,缓慢放水直至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整个装置还是静止不动,在不计定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的情况下,有关物体A在放水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ρ水=1.0×103kg/m3 , g取10N/kg)
将一只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 , 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稳定后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 , 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如果改用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也有一部分水溢出,稳定后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3 , 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丙 ,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温度/℃ | 10 | 30 | 50 | 70 | 90 |
溶解度/g | 27.3 | 39.3 | 49.0 | 54.1 | 51.1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A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克。
①闭合S、断开S1 ,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②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③请写出用测量值U、U1及R0来表示Rx的表达式:Rx=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
步骤一 | 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为A组和B组。 |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
步骤二 | 。 | 设置对照实验 |
步骤三 | 。 |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
步骤四 | 几天后,观察,并做好记录。 |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步骤五 | 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
如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经计算获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mg/h) | 1.0 | 1.75 | 2.5 | 3.25 | 3.75 | 3.5 | 3.5 |
黑暗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mg/h) | 0.5 | 0.75 | 1.0 | 1.5 | 2.25 | 3.0 | 3.5 |
①若实验过程中昼夜一直不停光照,则温度约为时植物生长速度最快。
②若每天提供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处理,则24小时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的温度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