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81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
  • 1. (2019七上·天台月考) 在语境中,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亮地响着。

    ②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啬了。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

    ④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逼人。

  • 2. (2019七上·天台月考) 古诗文积累。
    1.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5. (5) 王湾《次北固山下》表现了北固山景色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特点的句子是
    6. (6) 《观沧海》中最能反映曹操受天地于心中,胸襟博大,气吞山河的句子是:
    7. (7) 请从王湾《次北固山下》)、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任选一个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必须是连续的两句)

  • 3. (2019七上·天台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俄而雪

    ②东碣石

    ③相而去

    ④未若柳絮风起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 4. (2019七上·天台月考) 阅读《朝花夕拾》后,我们有了很多收获,班级里开展了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 (1) 我们认识了书中的六个主要人物,可小明只想到四人,请补全其余2人。

      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与作者的关系+人名)

    2. (2)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

      冬天在白雪皑皑的百草园里捕捉鸟雀,上课的时候趁教书先生不注意偷偷地和小伙伴做游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生命里最初的欢乐与诗情画意。(请联系其它篇目在横线上再补充一个这样的生活场景)

    3. (3)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 .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他能勾摄恶人魂魄。 B .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C .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D . 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 5. (2019七上·天台月考) 阅读《五猖会》,完成下面任务。

    《五猖会》

    阅读批注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就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女足〗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①文章题目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为什么?

    ②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横线处补充完整。

    盼望——神往(参与)——________——忐忑——无可奈何——________

    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④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

    1. (1) 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阅读批注。
    2. (2)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都涉及到鲁迅童年的读书生活,你喜欢鲁迅的童年读书生活吗?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可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琐记》等)
  • 6. (2019七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了人间天堂。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了这里。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为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④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每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上。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⑦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 (1) 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2. (2) 下面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3. (3) 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 7. (2019七上·天台月考)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 (1) 诗歌前两句中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8. (2019七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 (1) 下面各组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行(约定)            魏文侯与虞人猎(期待) B . 去后至(才)                    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 元方入门不(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 . 中不至,太丘舍(去……地方)    , 公将焉之(下雨)
    2. (2) 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C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D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 (4) 【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四、作文(30分)
  • 9. (2019七上·天台月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进入初中一个多月了,在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定有许多感受吧!请以“这里有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欢乐、友谊、挑战、风景……”等词语。②要写真实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