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19-12-10 浏览次数:19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 1. (2017八上·宜宾期末) “蒙面歌王”比赛现场,吉他手加大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 2. (2018八上·南京期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根据的是声音的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控制噪声;物理学中用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
  • 3. 在很多大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处减小噪声;在马路两边种树,有的路段安装3~4m高的透明板墙是在减小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处减弱噪声。
  • 4.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力学测量仪器,在正确使用情况下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

  • 5. (2018八上·忻城期中)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量程是c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


  • 6. 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其中甲表叫,乙表叫。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400m跑的时间,应用表;若要观测一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应用表。图乙中指示的时间是

  • 7.

    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为   m/s;在前3s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

  • 8. 阳光明媚的运动场上正在举行百米比赛,发令枪响时伴有烟雾,位于终点处的甲乙两位计时员分别根据烟雾和声音开始计时,他们计时的起始时间相差s,这段时间内速度为8.3m/s的运动员跑的路程是m.(声速为340m/s,忽略光传播的时间,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18分)
  • 9. 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 2.35cm B . 2.357cm C . 2.36cm D . 2.4cm
  • 10. (2016八上·竞秀期中) 我们通过学习物理,掌握了一些常见物理量,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我们的教室高度约为38dm B . 中学生100m短跑竞赛成绩约为12min C . 自己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D . 我们正常说话时声音的强弱约为120dB
  • 11. (2017·汉阳模拟) 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若说其中一架战斗机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合理的是(   )

    A . 地面 B . 加油机 C . 另一架战斗机 D . 该战斗机内的飞行员
  • 12. (2016八上·诸城期中) 对一个普通高中生,下列估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质量50kg B . 身高160dm C . 体温37℃ D . 步行的速度1.1m•s1
  • 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 .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 . 蝙蝠靠发出的次声波定位
  • 14. 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振幅
  • 1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D .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 1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C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 17.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 18. (2018八上·柘城月考) 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 (3) 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9. 实验小组在做实验,请你补充完整实验记录;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李华同学在一个充满水的长铁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传播的。
  • 20. (2017八上·伊宁期末)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

四、综合应用:(21题7分,22题8分,共15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