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化州市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1-16 浏览次数:23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三上·临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 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冷,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蜂保护区海拔5200 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 B .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 .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 .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 .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 .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 .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 .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 .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 .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19高三上·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

    赵启正

        “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全,只能读几页,认识几个中国人,于是就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了。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机会,为公共外交做出贡献。

        我认识一位上海的书法家,多年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不仅给韩国人、日本人讲解,也给欧美人讲解。他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书法研习建立了很好的友谊,通过书法,潘基文表示更理解中华文化了。其实,如果尽心,每个人都可以有为公共外交做贡献的机会。

        当代的公众已经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众”,更成为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相比,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于前者。也正因此,许多国家把公共外交提升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美国1999年就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的职位,英国在2002年也设立了类似职位。在许多国家,由民间主动承担的公共外交更是风生水起。

        今天,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构成了国家的整体外交。当然,公共外交领域里,政府也是外交主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是近年中国举行的标志性公共外交活动。而其他如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社会精英等,乃是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广大公众则是基础,他们在外交的重点、方式上各有例重,形成了互补之态。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有某种隔绝,外部世界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观察和评论,以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开展公共外交是中国的迫切需要。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阁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实质上属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中国的公共外交本着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力求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这与有的国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压他国的手段来推销自己价值观和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8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负面影响。公共外交并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实际上,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是正面的公共外交。所以,公共外交的效果不仅仅是对外说明中国,反过来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让公众明白做好自己就是一种爱国,你的言行就是在表达中国。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因此,在许多国家,新式公共外交风生水起, B . 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冷战思维的影响,从而改变 国际舆论中与实情严重不符的中国形象。 C . 公共外交实质上属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 D . 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只需要人们注意个人言行,做到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行了。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思路论述,既逐层推进,又横向展开。 B . 本文在举例分析时,既有个人生活中的事实,也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事件,说服力强。 C . 文章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的理念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 D . 文章最后一段以出境旅游的游客为例,既贴近大众的生活实际,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法家通过书法帮助潘基文理解中华文化,说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表达中国的一种有效方式。 B . 美国、英国相继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或类似的职位,这种重视公共外交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C . 开展公共外交,纠正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的迫切需要。 D .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即使无意识进括公共外交,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
  • 3. (2019高三上·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凤”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 .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 .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3. (3) 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 ”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鹤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唤,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玩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于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

        “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 ”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在奶奶的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

        “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时常还像孩予那样,仰着脸,猜想哪一颗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有删减)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我”幼年时在奶奶怀里所闻所见的描写,如梦似幻,亦虚亦实,富有诗意。 B . 有些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长大后不要忘了奶奶,这引起了 “我”对他们的讨厌。 C . 本文善于通过对话创造情景,“我”长大后还要给奶奶踩背的对话,显得温馨而有趣。 D . 文章通过奶奶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爱和温暖的追求,也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 (2) “我”对死的认识和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单分析。

    3. (3) 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奶奶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19高三上·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苯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作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 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 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2.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 . 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 . 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D . 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宣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B . 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 . 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D . 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

      ②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四、诗歌鉴赏
  • 6.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 . 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C . 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 . 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2. (2) 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五、情景默写
  • 7. (2019高三上·化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 “,”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 (2) 《陋室铭》一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 (3) 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描写传统节日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
六、语言表达
  • 8. (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①,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③

  • 9. (2020高一上·民勤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不超过10个字)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堆。随着沟崖面的坍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七、材料作文
  • 10. (2021高一下·舟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认为2000元不够花,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但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 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以上二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