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主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材料一: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代表及其经济思想
知识分子代表 |
魏源(传统士大夫,近代初期改革派思想家) |
郑观应(从事洋务、自创企业、撰书立说) |
严复(早年留学英国,翻译亚当·斯密的《原富》等大量西方著作) |
经济思想 |
“语今日(鸦片战争后)缓本急标(同“末”)之法,则货先于食”。 |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要使国家富强,就要“利民”,“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 |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
材料: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材料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