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    )
    A . 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 . 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 .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 .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2.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重心性,强调“独善之心”,荀子重群分,强调“君道隆礼(注:有别于周礼,含法的内容)”;孟子推崇“王道”,荀子推崇“王道”但不排斥“霸道”,主张礼法连用;荀子还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据此,可以推知荀子(   )

    ①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②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③深化儒家关于“礼”的思想内涵   ④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2020高一上·古县期中) 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此思想(   )
    A . 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 . 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 . 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 . 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 4.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这表明汉赋(   )
    A . 体现了仁政理念 B . 宣扬了礼治思想 C . 继承了楚辞艺术 D . 蕴含了批判精神
  • 5.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宋代的士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觉民行道”。如王阳明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 . 政治体制的日益僵化 B . 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 C . 儒学逐渐走向思辨化 D . 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
  • 6. (2024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尽管程朱理学在其初始阶段连遭厄运,屡被排斥,但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理学的价值愈来愈被封建专制主义者所认识和采纳,逐渐受到尊崇,直至被确立为官方正统哲学。理学几经坎坷终能实现正统的原因是(   )
    A . 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 首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C . “君权神授”思想符合民众需要 D . 顺应了社会转型对文化的内在需要
  • 7.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 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 B . 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C . 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 D . 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
  • 8.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
    A . 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B . 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C . 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D . 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 9.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文人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   )
    A . 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 B . 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 C . 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 . 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 10.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在古希腊传统文化中,凡人是与众神同宗同源的,人与神的生活一直被相提并论。自荷马之后,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这种观念(   )
    A . 促成了近代人文主义在希腊诞生 B . 弘扬了神与人之间的平等精神 C . 反映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性 D . 推动了人文精神在西方的觉醒
  • 11.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罗素写道:“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以下对“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解读正确的有(    )

    ①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②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③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④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 12.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意大利学者皮科(1463—1494年)说:“人是上帝的密友;人是低等动物的帝王;因为人的感官敏锐,理智聪明,智慧辉耀,所以是自然的解释者。”此观点在当时(   )
    A . 有利于人性的自由解放 B . 动摇了封建教会的权威 C . 使人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D . 推动了自由宗教观形成
  • 13.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
    A .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 . 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 . 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 14.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
    A . 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 . 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 .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 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 15.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 )
    A . 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 . 认为理性是可以被枏互转让的 C . 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 . 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 16.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某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改革最早的国家。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启蒙运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 社会实践与革命理论相辅相成 C . 启蒙思想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 英国革命丰富和发展了启蒙思想
  • 17.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17世纪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的最后阶段带来了一种新的、完全具有说服力的事物的“连贯性”。伏尔泰就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伏尔泰的论述旨在强调(   )
    A . 近代科技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 . 牛顿定理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C . 牛顿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 . 经典力学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理论基础
  • 18.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20世纪初的《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陈旭麓先生就此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的联系。其中“变法派”与“自由民权派”的联系,主要体现于(    )
    A . “自由民权派”采用了“变法派”的斗争形式 B . “变法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利于革命思想传播 C . 在君主是否保留的问题上两派的态度趋于一致 D . “变法派”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辛亥革命运动
  • 19.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下面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

    时间

    主题

    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前后

    了解世界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求强求富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

    甲午战后

    救亡图存

    《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

    民主革命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

    科学启蒙

    《格致汇编》《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 . 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 . 民族意识逐渐得到强化 C . 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 . 国人西学理念逐渐深入
  • 20.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
    A . 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 . 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C . 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D . 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 21.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
    A .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 . 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 .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 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 22.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既不同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异于赫胥黎、斯宾塞的人文主义进化学说,而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生存竞争法则观察和阐释人类行为,并将其直接与国际政治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联系。严复此举意在(   )
    A . 警醒国民变革图强 B . 抨击列强弱肉强食 C . 宣传科学开启民智 D . 倡导革命救亡图存
  • 23.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24.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因为它(   )
    A . 指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B . 标志着孙中山放弃欧美道路改走苏联道路 C . 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 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 25.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 .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 “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二、材料阅读
  • 26.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義(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限制君权,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间的关系。“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其次是设立丞相,以防止君权过分膨胀;再次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在教育上提出“使治天下之具(人才)皆出于学校”。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主张“均田”、“齐税”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制”构想。故此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材料二: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在经济上,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在政治上,他提出“天赋人权说”,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歌德称赞“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794年卢校的遗体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1. (1) 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卢梭与黄宗羲思想的异同点。
    2. (2) 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指出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 27.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三:(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材料四: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 (2) 材料二、三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
    3. (3) 指出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简要说明理由。
  • 28.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苹果为什么垂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而总是向着地面落下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苹果、月亮不都是一样吗?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地球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在拉着月球。如果真如此,地球以及其他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吸引着。那么,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任何两个物体的物质的普遍性呢?

    ——牛顿的主治医生斯库利的日记

    材料二:我好象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材料三: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物种起源》序

    1. (1) 材料一说的是牛顿的什么理论?除了上述内容,牛顿还捡到那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2. (2) 材料三是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达尔文在牛顿之后,最终驱逐了上帝?
  • 29. (2020高二上·抚松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子张受此义,故因三世而推问十世,欲知太平世之后如何也。孔子之道有三统三世,此盖藉三统以明三世,因推三世而及百世也。……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漸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此为孔子微言,可与《春秋》三世、《礼运》大同之微旨合观,而见神圣及运世之远。

    ——康有为《论语注》

    材料二: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又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斯二者。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不于报章上词而辟之,则人智不张,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即以国粹论,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

    ——陈独秀《通信》(《新青年》第2卷6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与儒学的关系,该思想有何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