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 黄粉虫幼虫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20只 | 明亮 | 28℃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20只 | 阴暗 | 28℃ | 适宜 |
选项 | 实验 | 材料用具 | 使用目的 |
A | 观察我们身边的霉菌 | 放大镜 | 观察霉菌形态、孢子颜色 |
B |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刀片 | 撕取内表皮 |
C | 观察草履虫 | 棉纤维 | 防止运动过快 |
D |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解剖针 | 扎住萝卜条取出观察 |
①用镊子撕取菠菜叶表皮 ②将叶表皮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③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⑤用镊子将叶表皮展平⑥盖上盖玻片
试管 | 加入材料 | 水温 | 恒温时间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1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10分钟 | 不变蓝 |
2 | 馒头碎屑+胃液 | 37℃ | 10分钟 | 变蓝 |
3 | 馒头碎屑+唾液 | 90℃ | 10分钟 | c |
4 | 馒头+唾液 | 37℃ | 10分钟 | d |
①麦芽糖 ②食盐 ③维生素 ④花生油 ⑤水
图A是番茄果肉,贮藏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组织;图B为染色后的番茄果皮,根据细胞形态与排列判断它属于组织;图C取自果实中的丝状结构,属于组织。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简单而言,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再侵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晋朝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
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采收期对黄花蒿产量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明显,不同产地适宜采收期有差异,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采收的青蒿素含量也不同,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青蒿素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青蒿素问世后,挽救了许多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部分地区疟原虫又出现青蒿素耐药问题,也为大家敲响警钟。
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①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金鱼藻,暗处理24小时后剪取顶部约4cm,放入装有碳酸氢钠溶液(1:1000的比例)的烧杯中。
光照强度 (光照距离) | ①号金鱼藻 (个/分) | ②号金鱼藻 (个/分) | ③号金鱼藻 (个/分) | 平均值 (个/分) |
强(14cm) | 38 | 62 | 40 | 47 |
中(28cm) | 16 | 27 | 35 | 26 |
弱(42cm) | 4 | 5 | 2l | IO |
(注:碳酸氢钠的作用是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将烧杯置于灯架底层中部,将冷光灯管高度调至第3级,打开开关,待产生气泡并稳定1分钟后开始记录,记录1分钟内的气泡数量,关闭开关。
③再依次将冷光灯管高度调至第2级和第1级,打开开关,按步骤②的方法观察和记录气泡数量,得到右表:
④完成上述步骤后将灯管保持在第1级放置四小时后,取出金鱼藻,将其放在图二装置中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根据表格的数据绘制出了如上曲线图,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强度随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