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

更新时间:2020-01-09 浏览次数:4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8. (2023九上·海口月考) 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生铁表面有产生,②溶液逐渐变,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出现。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9. (2019·禅城模拟) 如图是水果电池,制作方法是将铝片、铜片打磨后,一起插入新鲜橙子里面,观察到灯泡发光。通常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做负极,活动性较弱的做正极,利用橙汁内可导电的有机酸形成稳定的电流。

    1. (1) 铝、铜可做电极,利用了金属的性。
    2. (2) 实验前,铝片和铜片要打磨的原因是
    3. (3) 在这个水果电池中做正极的金属是
    4. (4) 为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选择铝片和一种盐溶液,该盐溶液是
  • 10. (2019九上·临邑期末) 将A,B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用“>”或“<”或“=”表示)

    1. (1) 金属活动性:AB。
    2. (2) 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AB。
  • 11. (2018九上·黑龙江期中) 我们的城市哈尔滨拥有公共自行车和纯电动汽车,便捷环保,符合世界范围内提倡的绿色出行理念,很受市民欢迎。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传统自行车架一般采用的金属材料是锰钢,主要是利用了它具有_____的性能(填字母序号)。
      A . 有金属光泽 B . 硬度大、韧性好 C . 抗腐蚀性好
    2.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普遍选用“密度小、强度大、价格低”的金属材料来制造自行车,符合上述特点的金属材料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铜合金 B . 铝合金 C . 钛合金
    3. (3)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是由于打气筒内气体压强轮胎内气体压强,才能将气体充入轮胎内。
    4. (4) 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一种便携式灌装充气罐,只需稍稍振荡就可快速为车胎充气。其充气的原理是罐中的硝酸铵分解生成空气中两种主要的成分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5. (5) 曹操专车是由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每公里耗电价格约0.3元左右,帝豪EV充电时间为快充48分钟,续航约250公里。而燃油车以滴滴专车雪铁龙C5为例,燃油每公里约0.6元。则曹操专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与常用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三、实验探究题
  • 12. (2019·黔西南)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1. (1)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3. (3) 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填“强”或“弱”)。
    4. (4) 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5. (5)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Na+或①

      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6. (6)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填“正确”或“错误”)。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