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 (一八五○至一八六○)
第一节 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年代 | 钢 | 生铁 | 煤 | 锰矿 |
1935年 | 256 565 | 787 061 | 36 091 747 | 31 400 |
1936年 | 414 315 | 809 996 | 39 902 985 | 43 400 |
1937年 | 556 347 | 958 683 | 37 230 469 | 79 187 |
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编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编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材料一: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材料二: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三:有些报纸的言论,非常强调毛先生出来,好像只要他一出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如果说不是有意歪曲,就是一种皮毛之见。这里显然蓄着一个很大的阴谋,就是说,如果毛先生不出来,那么,就是毛先生的不对了,就可以把发动内战、破坏团结等罪名都往共产党身上推了。
——莫一尘《解决问题的关键》(1945年8月25日)
材料一: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1952 | 16 392 |
1958 | 20 000 |
1959 | 17 000 |
1961 | 14 750 |
1962 | 16 000 |
1984 | 40 712 |
1990 | 43 500 |
材料二: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