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26 浏览次数:2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2. (2019八下·绍兴期中)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        ②清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③重农抑商扼杀经济活力          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①杜绝列强对沿海的侵略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2019八下·湖州月考) 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曹时聘的奏疏中提到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所谓“新”主要体现在(   )
      A . 生产规模更大 B . 分工更加明确 C . 劳动效率更高 D . 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 (2) 如果你是当时一位机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下列著作能给予你启发的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齐民要术》 D . 《天工开物》
  • 5. (2018八下·慈溪期末)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 6. (2021八下·诸暨月考) 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②机户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③机户与机工的关系,已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④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下列是马戛尔尼来华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19世纪中期由英王派遣来华的

    ②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

    ③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的要求

    ④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隐藏的危机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 . 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 . 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 . 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 . 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 9. 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 )

    A . 为乾隆帝祝寿 B . 带战船攻打中国 C . 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D . 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
  • 10. 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 )

    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

    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

    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

    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 11. 在盛世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其主要表现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官场风气腐败,官员不为民办实事

    ③工业化总体水平与英国相差很大

    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2. 在近代世博会上,中国的丝绸、茶叶、景泰蓝等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在蒸汽机、电灯、 电话机等工业文明的杰作面前,犹如“明日黄花”。造成这一差距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B . 专制皇权严格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C . 盲目自大的心态使国家闭关自守 D . 商品经济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13.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扬言“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用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此话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现象是(   )

    ①中国农业发达            ②中国商业快速发展

    ③中国军备废弛            ④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     )

    A .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B . 人口在匀速增长 C . 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D . 土地兼并严重
  • 15. 乾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

    A . 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市场 B . 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 . 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 D . 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
二、非选择题
  • 16. (2019八下·余杭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帝

    材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帝

    材料三:1793年,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四:朝臣胡中藻有诗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1) 联系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状况。
    2. (2) 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3) 结合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17. (2019八下·天台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禁海,“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1) 材料一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 18.

    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 (1) 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 (2) 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 (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