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将铜丝压扁,掰成图案 | 将铅丹、硼酸盐等化合熔制后描绘 | 高温焙烧 | 酸洗去污 |
利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表:
物质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已知:
a.Ca(OH)2(s)⇌Ca2+(aq)+2OH﹣(aq)△H<0
b.5Ca2++OH﹣+3AsO43﹣⇌Ca5(AsO4)3OH△H>0
研究表明:“沉砷”的最佳温度是85℃.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温度高于85℃后,随温度升高沉淀率下降的原因是.
a.粗As2O3中含有CaSO4
b.工业生产中,滤液2可循环使用,提高砷的回收率
c.通过先“沉砷”后“酸化”的顺序,可以达到富集砷元素的目的.
实验 | 操作 | 2小时后Cu2+浸出率/% |
I | 加入足量0.10mol•L﹣1 Fe2(SO4)3溶液 | 78.2 |
II | 加入足量0.10mol•L﹣1 Fe2(SO4)3溶液,通入空气 | 90.8 |
III | 加入足量0.10mol•L﹣1 Fe2(SO4)3溶液,再加入少量0.0005mol•L﹣1 Ag2SO4溶液 | 98.0 |
①对比实验 I、II,通入空气,Cu2+浸出率提高的原因是.
②由实验 III推测,在浸取Cu2+过程中Ag+作催化剂,催化原理是:
ⅰ.CuFeS2+4Ag+═Fe2++Cu2++2Ag2S
ⅱ.Ag2S+2Fe3+═2Ag++2Fe2++S
为证明该催化原理,进行如下实验:
a.取少量黄铜矿粉末,加入少量0.0005mol•L﹣1 Ag2SO4溶液,充分混合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证明发生反应 i.
b.取少量Ag2S粉末,加入溶液,充分混合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证明发生反应 ii.
①电解初期,阴极没有铜析出.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原因是.
②将阴极室的流出液送入阳极室,可使浸取剂再生,再生的原理是.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I | 常温下将MnO2和12mol•L﹣1浓盐酸混合 | 溶液呈浅棕色,略有刺激性气味 |
II | 将 I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 | 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 |
III | 加热MnO2和4mol•L﹣1稀盐酸混合物 | 无明显现象 |
①已知MnO2呈弱碱性. I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②II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III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实验(图1)IV进行探究:
将实验 III、IV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将 i、ii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④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 V:
ⅰ.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
ⅱ.向右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1 , 指针偏转幅度变化不大
ⅲ.再向左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1 , 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
将ⅰ和ⅱ、ⅲ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①烧瓶中放入浓H2SO4 , 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烧瓶上方立即产生白雾,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浓硫酸(填“能”或“不能”)氧化盐酸.
②向试管中加入3mL浓盐酸,再加入1mL浓HNO3 , 试管内液体逐渐变为橙色,加热,产生棕黄色气体,经检验含有NO2 .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I |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棕黄色气体中 | 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
II |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Cl2中 | 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
III | … | … |
通过实验 I、II、III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l2 , III的操作是.
由上述实验得出:盐酸能否被氧化与氧化剂的种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