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3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0-04-30 浏览次数:27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 2. 杂合糯性水稻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 遗传变异 B . 性状分离 C . 基因分离 D . 基因重组
  • 3.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 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B .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 . 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实验结果不同 D . 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 4.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小明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他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 , F2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都是皱粒 B . ①、②、③、④都是黄色 C . 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P2相同 D . ①、②、③都是重组类型个体
  • 5. (2019高一下·石门期末) 对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 B . 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C .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 .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6. (2016高二上·六安期中)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 . 3:2:1 B . 1:2:1 C . 3:5:1 D . 4:4:1
  • 7.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表现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 . 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 .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 . 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8. 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 .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C .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D .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 9. 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 , 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
    A . 1/3 B . 1/4 C . 1/9 D . 1/16
  • 10. 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抗锈病矮杆小麦与抗锈病高杆小麦杂交获得的F1代小麦中,抗锈病高杆1051株,易染锈病矮杆351株,抗锈病矮杆1103株,易染锈病高杆342株,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 TTdd、TtDd B . Ttdd、TtDd C . Ttdd、TTDd D . ttDd、TtDd
  • 11.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并且各自的两种小球D和d数量相等的,这分别模拟的是(    )
    A . F1的基因型是Dd B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D和d两种,且比例D∶d=1∶1 D . 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的D和d的配子1∶1
  • 12. 南瓜中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D)对圆形果(d)为显性。纯合白色圆形果和纯合黄色扁形果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例是3∶1∶3∶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某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应是(    )
    A . Wwdd B . wwDD C . WwDd D . wwDd
  • 13.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 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 C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 F1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 14.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 . 杂交、自交和测交 B . 自交、杂交和测交 C . 杂交、测交和自交 D . 测交、自交和杂交
  • 15. (2018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 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 . 三黑一白 B . 全部黑色 C . 二黑二白 D .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 16. 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 aaBB和Aabb B . aaBb和Aabb C . AAbb和aaBB D . AABB和aabb
  • 17. (2019高二上·会宁期中) 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
    A .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C .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18. (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某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开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9:3:4。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结合 C . 子代紫花个体中有5/9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D . 若对亲本测交,子代分离比为1:1:2
  • 19. 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则一、二组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 1/9、1/16 B . 1/6、1/9 C . 1/6.5/12 D . 3/8、1/9
  • 20.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
    A .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 .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 .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空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 21.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B .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配子可以自由组合 D . F2中杂合子占总数的7/8
  • 22.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 .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C .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9 D .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 23. 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纯种和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 . 黑色∶白色=2∶1 B . 黑色∶棕色∶白色=1∶2∶1 C . 黑色∶棕色∶白色=9∶6∶1 D . 黑色∶棕色∶白色=9∶3∶4
  • 24. (2019高二上·会宁期中) 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 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希望达到200株矮杆早熟水稻,那么F2 在理论上要有(    )
    A . 800株 B . 1000株 C . 1600株 D . 3200株
  • 25. (2018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某种植物的某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取AA与aa的植株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取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例为(     )
    A . 8:1 B . 3:1 C . 9:1 D . 16:1
  • 26. 假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种类为 ( )
    A . 6种 B . 12种 C . 16种 D . 32种
  • 27. 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 B .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 C .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D . 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 28. 已知绵羊角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遗传因子组成 

     HH

     Hh

    hh

    公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无角

    无角

    A .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 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 . 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可能为1∶1 D .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 29.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②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④
  • 30. 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 .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 .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二、综合题
  • 31.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每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 (1) 亲本的基因组成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2. (2) 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3. (3)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有两种:

      ①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则数量比为

      ②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种,数量比为

三、非选择题
  • 32. 结合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分析:
    1. (1) 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基因型是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为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为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2. (2) 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四、实验题
  • 33. 我国的养蚕缫丝技术历史悠久,柞蚕是生产蚕丝的昆虫之一。为研究柞蚕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问题:
    1. (1) 将纯合的柞蚕品种蓝色蚕与白色蚕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杂交结果判断,蓝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F2 代中表现出现象。

    2. (2) 研究者将纯合的柞蚕品种青绿色蚕与白色蚕杂交,F1均为青绿色。用F1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

      子代不同体色幼虫数量(头)

      青绿色

      黄绿色

      蓝色

      白色

      F1个体间相互交配

      450

      149

      151

      50

      F1×亲本白色蚕

      309

      308

      305

      304

      F1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于,推测青绿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定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