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 水分子间隔变大 |
B | 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春色满园,花香四溢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KCl(MnO2)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
C | NaCl溶液(FeCl3) |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
D | CuO(炭粉)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过滤,蒸发 |
| | |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 B.向一定量的稀盐 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A 白糖 B 汽油 C 食盐 D 碳酸钙
①丙溶液的溶质可能是(填序号)。
A NaCl B Ca(OH)2 C KNO3
②t1℃时,甲的溶解度是。
③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固体,充分搅拌,能形成g甲的溶液。
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 t1℃时,将50克甲和丙固体配制成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乙
B 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乙>甲
C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项目 |
限值 |
pH |
6.5-8.5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50mg/L |
铝 |
0.2mg/L |
①饮用酸、碱性过强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可用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②日常使用的5加仑水桶(18.9L),按国家标准所含有的铝元素质量最多不得超过mg
(实验目的)探究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
⑴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铜丝表面有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蓝。 |
说明铜的活动性银的活动性。 |
⑵再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金属丝浸入第(1)步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中。 |
金属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反应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⑴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⑵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向(2)所得的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 |
证明有存在。 |
综合以上实验,说明猜想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