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0-04-14 浏览次数:1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五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        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頻和在线游戏等等应用         ;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大和时延极低三个特征,(        )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如此          , 因而,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        的5G领跑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刃有余    遍地开花    举足轻重    名不虚传 B . 随心所欲    遍地开花    不可或缺    当之无愧 C . 游刃有余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名不虚传 D . 随心所欲    层出不穷    举足轻重    当之无愧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人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B . 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 般的接入速率。 C . 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人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D . 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填是
      A . 许多同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紛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B . 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C . 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謂拿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索争成为5G引领者。 D . 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A .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 . 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 . 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 .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2. (2) 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 . 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 . 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 . 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3. (3) 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 . 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 . 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 .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 3.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疑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做是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经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了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选自《新闻周刊》)

    1. (1) 不能表现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前北大黑暗现实的一项是(    )
      A . 官僚气和衙门气浓重,校风腐败,道德沦丧。 B . 民国初年,学生大多为贵族子弟。 C . 不少教员是不学无术的政府的官僚,学生为以后做官而巴结他们。 D . 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
    2. (2) 蔡元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造北大,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八字治校方针,吸引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 B . 他不做官,不打官腔,没有官气,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C . 成立各种社团,倡导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形成民主自由的风气。 D . 学习国外大学管理经验,实行教授治校,同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
    3. (3) 以引进陈独秀和胡适为例,说说蔡元培有怎样的理念和胸怀?
    4. (4) 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对蔡元培这个评价?请简要论述。
三、文言文阅读
  • 4.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选文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 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看作,视作 B . 群相送耳:全 C . 未能得:集市 D . 使人耽之若是:沉迷
    2. (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 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 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隶书,但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重。 C . 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D . 王羲之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会为了一群自己喜欢的鹅替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3. (3)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B .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C .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D .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4. (4)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②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

四、诗歌鉴赏
  • 5.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 .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 . 这首诗前后一气呵成,笔墨似乎凝聚在一点上,始终透露着一股惆怅和无奈,直到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营造出一种要高飞于千里之外的开阔之感。 D .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2. (2)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6.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赤壁赋》用比喻来描写箫声余音婉转悠长的句子是 。又用来描写洞箫声的效果。
    2. (2) 《离骚》中用来刻画世俗小人的丑态,表明诗人对此嫉恶如仇、绝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3. (3) 《诗经》中以起兴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诗句是
六、语言表达
  • 7.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相应的排比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九岁诞辰。六十九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九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①,②;六十九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③,史诗还在继续。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稳步前进

  • 8.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七、话题作文
  • 9.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日下午,南京大学公告栏上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给大学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写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后来,你读大学二年级。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我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深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这封信引来南京大学师生的广泛议论,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