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华兴中学初二第二次月考物理...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7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 18. (2016八·厦门月考)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 (1) 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A或B)套装置.

    2. (2) 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3. (3) 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①;②

  • 19. (2016八·厦门月考)

    如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 (1) 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原理.

    2. (2)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如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的作用.

    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擒到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刭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图中的 (填“丁”或“戊”)所示.

  • 20. (2016八·厦门月考)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 (1) 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

      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 (2)

      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21. (2016八·厦门月考)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 (1) 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2. (2)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 (3)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

    4. (4) 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像.

  • 22. (2016八·厦门月考)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 (1) 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 (2) 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3. (3) 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② .

四、计算题
五、作图题
六、简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