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院线上映了13部纪录片,其中《厉害了,我的国》更是创下4.81亿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
(取材于王福来、刘悦、巩杰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纪录片“documentary”一词在英语中既可以当名词表示“纪录片”,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文献的,纪实的”。可见,纪录片与文史记录、传播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近年来,中国文史纪录片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 。其中《故宫》《故宫(国际版)》《故宫100》是这些纪录片中的佼佼者。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这组纪录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的电脑动画,帮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
《故宫》中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了历史中的原始生态、风土风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将重要历史事件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呈现,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也支撑起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构架。例如开篇以3D动画对故宫做出全景呈现:浩瀚宇宙,繁星点点,视线从深邃宇宙穿越厚重的白色云层,以俯视的角度全景呈现宏伟壮观的宫殿群,表现了故宫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的厚重感。《故宫100》在介绍吉祥瑞兽时,站立在屋项上的各种瑞兽突然“活”了起来,一个个萌萌的卡通形象从天而降,落到代表中国传统美好品质的文字上:坚韧、高贵、威武、灵敏……神气活现地围成一圈,寄托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随着纪录片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纪录片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文史纪录片应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成为激发家国情怀的“国家相册”,传播中华绚烂历史文明的绝佳媒介。
(取材于王宁、张德明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沉默寡言”的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强烈的代入感。
2019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的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该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各方面的赞誉。
“两窟”千年相望,却不相闻;命运相通,却不相知。该纪录片中,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的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莫高窟洞壁上精美的壁画人物,在3D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作的。
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原文有删改)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戍申 , 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扶伤民,且碎器而去,竞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 长孺曰: “尔非吾民也。治盗,长孺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叱之去。未几,“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 , 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
①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②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③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④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沈:污染。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④斗杓:指北斗星。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①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 , 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 ,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 。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