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瑞安市第七中学2017年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七周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09-18 浏览次数:10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

    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A .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C .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D .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 2. 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 . 官员队伍的冗杂 C .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 君主专制的加强
  • 3.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

    A . 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 . 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 . 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 . 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4.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 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 .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 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 . 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5. 1934年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在上海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当年出具查禁25家书店的公文,共涉及28位作家的149种书籍。各书店联名请求“体恤商艰,从轻处置”。当局批复:“一,切实执行前令……三,在剿匪严重时期内暂禁发售者三十种……”。这反映国民政府(    )

    A . 为了配合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行动 B . 为抗日战争做好舆论的准备 C . 防范各地军阀利用媒体兴起反蒋运动 D . 官僚资本对民族出版业的打击
  • 6.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

    A .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 .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 7. (2017·山东模拟)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

    A .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 8.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记载:“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

    A . 启蒙运动 B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9.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④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0.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C .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11. (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 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 .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 .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 .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2.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

    A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 沙皇政府 C .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 军事革命委员会
二、<b >非选择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旧的氏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氏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共十三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论克里斯提尼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同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百度百科

    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着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历史往不同方向发展,请根据材料表述,结合近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合理)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