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①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 ②在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加入乙醇,振荡,静置 | ③冷却热饱和溶液,硝酸钾晶体析出 | ④浓硫酸的腐蚀作用 | ⑤稀释浓硫酸 | ⑥酸、碱溶液与石蕊溶液作用 |
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B |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C | Na、Na+化学性质不同 |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
D |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 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元素 |
选项 | 叙述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反应类型 |
A | 体考场上发令枪产生白烟的反应 |
| 化合反应 |
B | 用小苏打粉焙制糕点时的反应之一 |
| 分解反应 |
C | 古代“湿法治铜”的反应 |
| 置换反应 |
D | 工业上用纯碱制取烧碱的反应 |
| 复分解反应 |
选项 | A | B | C | D |
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 |
|
|
|
|
实验过程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pH的变化 |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时,在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 | 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氢气质量的变化 |
|
|
|
|
A.空气组成的模型 | B.物质分类的模型 | C.燃烧条件的模型 | D.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模型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CO2 与水发生了反应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 探究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固体种类 | NaCl | NaCl | NaNO3 | NaNO3 | NaNO3 | |
固体质量/g | 30 | 60 | 30 | 60 | 90 | |
水的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uCl2溶液 | CuSO4溶液 |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
B | KCl固体 | K2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
C | CO2气体 | 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
D | NaCl固体 | 泥沙 | 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反应时间(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液温度(℃)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0.8 | 20.7 |
资料二:“价类图”是常用来表示元素的化学价与物质类别关系的坐标图。飞飞同学用图表示氮元素的部分价类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传统实验研究:
数字化实验研究:1.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泵动式二氧化碳传感器、电脑、磁力搅拌器、酸式滴定管、铁架台、弹簧夹。
药品:NaOH部分变质的溶液样品、碳酸钠溶液(模拟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后的溶液)、稀盐酸、CaCl2溶液。2.分组实验
第一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和泵动循环二氧化碳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形成的“时间-CO2”曲线图(如图3、图4)。
比较分析图3和图4:两图中的a点之前都尚未加入稀盐酸,反应尚未开始,曲线没有发生变化。图3中,a点和b点之间平稳略有轻微上升,b点之后曲线开始明显上升。说明a点到b点之间滴入的稀盐酸主要与反应,体现优先原理;说明a点到b点略有轻微上升的原因:。图4中a点开始滴加稀盐酸,几乎立即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部分”或“完全”)变质。
第二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CaCl2溶液和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形成的“时间-pH”曲线图(如图5、图6)
同学们在实验二中都加入课过量的CaCl2溶液,比较分析图5和图6:图5中pH曲线的起止值,说明结束后,溶液是性,氢氧化钠(“部分”或“完全”)变质。图6中,溶液pH曲线逐渐下降至a点后pH=7,继续滴加CaCl2溶液pH不变,说明原因:。
第二组同学的反思:在传统实验的步骤II中需要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反思:传统实验和现代数字化实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为补充。化学实验教学要靠这两条腿协调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