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项目 | 小 说 | 角 抵 | 杂 剧 | 杂 扮 | 唱 赚 | 演 史 | 唱耍令 | 说 经 | 说浑话 | 嘌 唱 | 鼓 板 | 弹唱姻缘 |
数量 | 52 | 44 | 38 | 26 | 22 | 20 | 18 | 17 | 15 | 14 | 14 | 11 |
图1
表2
输出地 | 主要从事职业 |
广东 | 职员、外语通、餐馆老板 |
宁波 | 买办、裁缝、男洗衣工 |
苏州 | 女佣、刺绣工、头饰加工 |
南京 | 经营缎子、玉石、钟表生意 |
表3
名称 | 性质 | 东亚国家 |
联合国 | 政治性国际组织 | 中国、日本、韩国、蒙古、朝鲜 |
世贸组织 | 世界性经济组织 | 中国、日本、韩国、蒙古 |
亚太经合组织 | 区域性经济组织 | 中国、日本、韩国 |
东盟“10+3” | 政府间区域性组织 | 中国、日本、韩国 |
(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
材料一 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
——摘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
材料二 “六艺”即“六经”……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是“古圣先王”治天下的记录,而“百家”则是战国以下诸子的私家言论……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
——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吏上的功能与意义》
材料
图1 北魏迁都路线示意图 图2 元代两都巡幸路线图
(选自华林甫主编《中华文明地图》) (选自中国网•中国国情)
图3 明代政区图(局部)
(选自华林甫主编《中华文明地图》)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表4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表4
年代 |
“天朝”使用频率 |
“中国”使用频率 |
道光最初10年 |
50余次 |
不满10次 |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
6次 |
5次 |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
6次 |
14次 |
成丰 |
《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 |
逐渐取代天朝 |
光绪 |
几乎不用 |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孔教;第四、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仇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党”。由这五个原因,“造成了义和拳大乱;以义和拳大乱,造成了一块国耻的克林德碑”。“……照上列的事实看起来,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摘编自《克林德碑》,《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5期
材料二 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看不见义和团排外所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
——摘编自《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周报》1924年81期
表5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
历史时代 |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
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
古典时期 |
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质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
近代时期 |
消费实态:由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变为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由非理性节俭变为理性节俭。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现代时期 |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
20世纪下半叶 |
后现代时期 |
消费实态:符号消费时代来临,注重精神消费,追求个性,炫耀品味,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
(注: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任选一个时期,提炼消费文化观念的时代特点,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