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在高为2.45米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一定质量的小球在外力作用下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小球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弹出测出物体运动过程中下落高度h和水平飞出的距离S的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下落高度h(米) 水平距离s(米) 离开台面的速度v(米/秒) | 0.05 | 0.2 | 0.45 | 0.8 | 1.25 | 1.8 | 2.45 |
v=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v=15 | 1.5 | 3 | 4.5 | 6 | 7.5 | 9 | 10.5 |
v=2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①当小球离开台面的速度相同时,下落高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② 。
【提出问题】
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方案设计】
步骤1:分别在注射器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在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固体。
步骤2: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各自试管中,并始终用手按压住注射器的活塞。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试管内的气压变化。
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开展实验,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
【实验反思】科学小组为进一步寻找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原因,继续开展了如下实验:
先滴入酚酞试液 | 再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 |
碳酸钠溶液 | 红色 | 红色→浅色→无色 |
碳酸氢钠溶液 | 浅红色 | 浅红色→无色 |
①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要处于阻值最大处,在虚线框内画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符号。
②分别将R1、R2、R3、R4代替R接入电路,使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2伏不变,读出每次电流表的示数。
③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欧。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表的示数U/伏 |
1.9 |
2.2 |
2.8 |
3.8 |
4.5 |
电流表的示数I/安 |
0.20 |
0.24 |
0.26 |
0.30 |
0.34 |
灯泡的功率P/瓦 |
|||||
灯泡的亮度 |
逐渐变亮 |
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灯泡功率越大,灯泡亮度越亮的结论后,他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当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 P额。请利用表中数据并加以适当计算来说明他是如何得出此结论的?。
【实验器材和药品】
如图装置若干、种类及长势相同植株、二氧化碳缓冲液、功率不同(30瓦、60瓦、100瓦等) 的LED灯、刻度尺、烧杯、秒表。
【老师对实验的提示和建议】
①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取用100毫升即可。
②温度会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环境空气颗粒物种类 |
颗粒物直径/微米 |
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到达的部位 |
TSP |
≤100 |
当颗粒物直径大于10微米时,可被鼻毛阻挡;当颗粒物直径处于2.5微米到10微米之间时,可到达呼吸道;当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时,可到达肺部。 |
PM10 |
≤10 |
|
PM2.5 |
≤2.5 |
金属块的体积/厘米3 | 弹簧秤的示数/牛 | OB的长度 | OA的长度 | |
物体处于空气中(如图甲) | 150 | 1.8 | 30 | 10 |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 | 150 | 1.2 | 30 | 10 |
【小资料】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优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2FeCl3=3FeCl2; ②Cu+2FeCl3=2FeCl2+CuCl2 |
资料: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
⑵外界条件(高温、高浓度酒精)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发挥作用;
⑶“蒸桑拿”指将人体处在一定的高温下(60摄氏度左右)进行汗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