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人关
材料一: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
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
的升降、甚至贵践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统治集团为选拔人才,经过长期摸索,总结经验救训,最后确定下来的。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改编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任务一【制作卡片——感悟人物精神】
人物: 朝代: 贡献: 精神品质: |
唐朝之“盛” |
唐朝之“衰”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有奢。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火的发展。
——英国·培根《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