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 B.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 |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D.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项目名称 | 检查结果 | 单位 | 参考范围 |
钾 | 4.1 | mmol/L | 3.5~5.5 |
钙 | 2.15 | mmol/L | 2.13~2.70 |
胱抑素C | 0.78 | mg/L | 0.59~1.03 |
尿素 | 4.18 | mmol/L | 2.78~7.14 |
甘油三酯 | 1.50 | mmol/L | 0.45~1.70 |
②C2H6(g)+ =2CO2(g)+3H2O(l) DH 2 =-1559.8 kJ·mol-1
③C2H4(g)+3O2(g)=2CO2(g)+2H2O(l) DH 3=-1411.0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证明苯酚有弱酸性 |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 |
B | 证明葡萄糖中含有羟基 | 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
C |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 用pH试纸分别测量MgCl2和AlCl3溶液的pH |
D | 测定过氧化钠样品(含少量氧化钠)的纯度 | 向a g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 |
溶液 | ①CH3COONa溶液 | ②NaHCO3溶液 | ③CH3COONH4溶液 |
pH | 8.88 | 8.33 | 7.00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配料 | 含碘量(以I 计) | 食用方法 |
精制盐、碘酸钾、亚铁氰化钾(抗结剂) | (35+15)mg/kg | 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
①加入FeCl2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②加入KI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不同时刻测得 丁内酯的浓度如下表。
| 20 | 50 | 80 | 100 | 120 | 160 | 220 | ∞ |
| 0.024 | 0.050 | 0.071 | 0.081 | 0.090 | 0.104 | 0.116 | 0.132 |
注:该条件下副反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ⅰ.铁质文物在潮湿的土壤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表面生成疏松的FeOOH;
ⅱ.铁质文物在干燥的土壤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Fe2O3 , 过程如下。
①写出ⅰ中,O2参与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②若ⅱ中每一步反应转化的铁元素质量相等,则三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之比为。
③结合已知信息分析,铁质文物在潮湿的土壤中比在干燥的土壤中锈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资料2)Cl–、Br–、I–促进铁器皿继续锈蚀的能力逐渐减弱。
①写出铁质文物表面的致密氧化膜被氯化钠破坏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资料2”的原因是。
该高分子的单体是。
已知:
H中含有两个酯基,H的结构简式是。
该过程中,乙醇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该液相催化还原法中所用的还原剂是。
①随pH增大,N2和氨态氮在还原产物中的百分比均减小,原因是,导致反应ⅱ的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②随pH减小,还原产物中 的变化趋势是,说明Pd表面吸附的 和H的个数比变大,对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更有利。
①中,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物里OH-的来源是。
ⅰ.取a g醋酸铜产品于具塞锥形瓶中,用稀醋酸溶解,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CuI沉淀,溶液呈棕黄色;
ⅱ.用b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ⅰ中的浊液至浅黄色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近于消失;
ⅲ.向ⅱ所得浊液中加入KSCN溶液,充分摇动,溶液蓝色加深;
ⅳ.继续用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ⅲ中浊液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 mL。
已知:① ,Na2S2O3溶液和Na2S4O6溶液颜色均为无色;
②CuI易吸附I2 , CuSCN难溶于水且不吸附I2。被吸附的I2不与淀粉显色。
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为Ag2S2O3。写出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Ag2S2O3不稳定,分解所得固体不溶于Na2S2O3溶液。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白色沉淀生成,振荡后迅速溶解,得到无色清液; 滴加至约1 mL时清液开始略显棕黄色,有丁达尔现象; 超过1.5 mL后,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棕黄色,最终变为黑色; 滴加完毕,静置,得到黑色沉淀,上层清液pH = 5 |
ii. | 白色沉淀生成,立即变为棕黄色,充分振荡后得到棕黄色清液,有丁达尔现象。 |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中加入1.5 mL AgNO3后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