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祖国统一大业》

更新时间:2020-09-17 浏览次数:11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鹿寨模拟)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 发布《告台湾同胞书》 B . 香港回归 C . 通过“九二共识” D . 澳门回归
  • 2. (2019·杭州模拟)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实际情况和英国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个方面都接受……”,为此,中英两国(   )
    A . 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B .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 . 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 . 规定英国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 3. (2019·杭州模拟) 201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它的发表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它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是(   )
    A . 采用和平方式统一 B . 国共展开第三次合作 C . “一国两制” D . “九二共识”
  • 4. (2019·杭州模拟) 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
    A . “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 . 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 .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 . 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 5. (2019高三下·鹤壁模拟) 有学者指出:“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还须处理好两制间的关系。香港、内地两制之间的确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短期不易消融,但又都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保护,在一国之内长期共存。”这表明“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   )
    A . 求大同、存大异 B . 求大同、存小异 C . 模糊性、长期性 D . 理想化、实践难
  • 6. (2019·浙江) “5月6日,西方母亲节这天,他(熊光远)和数万老兵走上台北街头,要求台湾当局准许他们回乡探亲。老兵们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他们的要求引发了台湾社会广泛同情。10月14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1月2日,老兵熊光远拿到了第001号探亲证。上述场景发生于(    )
    A . 1979年 B . 1987年 C . 1992年 D . 2008年
  • 7. (2022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 . 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 8. (2019高三下·淮阴模拟) 下图反映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对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促成两岸三通的迅速实现 B . 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C . 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D . 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 9. (2019·温州模拟) 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    )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③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19·兰州模拟) 美国《财富》杂志曾在香港回归前预言“香港已死”。十年后,《财富》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这一变化表明(    )
    A . 香港回归前后没有本质区别 B . 中美关系由对抗逐步走向正常化 C . 肯定中国对香港实行的政策 D . 中英双方和平签署《联合声明》
  • 11. (2018高三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表可知(    )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

    A . 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 . 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C . 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D . “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 12.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    )
    A .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B . 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 . 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 . 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大三通”
  • 13. (2018·江苏模拟) 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开始于(    )
    A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 “九二共识”的提出 C . 两岸隔绝的坚冰被打破 D . 两岸“三通”最后实现
  • 14. (2018·苏州模拟) 2016年11月,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大陆访问团时说,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习近平强调的是(  )
    A . “一个中国”原则 B . 加强国共交流 C . “一国两制”构想 D . 增进亲情往来
  • 15. (2018·浙江模拟)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


    ①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6. (2018·浙江模拟) 国台办在评价蔡英文“5.20”演说时指出,由于“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因此蔡英文的演说“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 . 尽早实现两岸直接通航、通邮、通商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实现和平统一的共识 D . 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
  • 17.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  )
    A . 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B . 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 C . 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D . 标志着两岸隔绝状态打破
  • 18. (2018·浙江模拟)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这段材料应出自(  )
    A .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 .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 1992年“九二共识” D . 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 19. (2018·浙江模拟)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段文字出自(  )
    A . 《告台湾同胞书》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C .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 .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20.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法律规定(  )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1.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
    A .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 22. (2018·浙江模拟) 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赋予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 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 . 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C . 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 . 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 23. (2018·浙江模拟)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地区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 .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B . 设立特别行政区 C . 享有高度自治权 D . 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 24. (2017高三上·武威月考) 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 .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 . 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 . 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 .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 25. (2018高三上·武威期末) 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有关两岸关系的纪念封。其寓意是(  )

    A . 和平统一反“台独” B . 海峡两岸盼通邮 C . “九二共识”促统一 D . “一国两制”指方向
  • 26. (2017高三上·诸暨月考)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下列各项,属于“九条方针”内容的有(    )
    A . 国共对等谈判 B . 用主权换治权 C . 港人治港 D . 民族区城自治
  • 27. (2017·浙江模拟) 笔记复习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文是小明整理的历史笔记,据此,你认为小明记载的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 . 香港、澳门回归 D . 两岸“三通”的实现
  • 28.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    )
    A . 《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 . 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C . 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 . 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 29. (2017高三上·湖南期中)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21个。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
    A .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 .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 .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 30. (2017高三上·铜梁月考) “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下列有关这一构想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 适用于处理中英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B . 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 C . 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 D . 首先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而提出的
  • 31. (2017高三上·江苏月考) 1963年,周恩来指出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 . 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B . 已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 C . 中共对台湾政策向和平方式转变 D . 打击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
  • 32. (2017高三上·大丰开学考) 201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
    A . 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 . 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 . 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 . 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 33. (2017高三上·闽侯开学考)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 1972年中美在①签署《联合公报》 B . 1978年在②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1997年我国正式对③恢复行使主权 D . 1980年④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 34. (2017·温州模拟)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20年来,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    )

    ①“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香港的调动了“港人治港”的积极性

    ③香港回归一定程度上有赖于“92共识”的达成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香港发挥了巨大优越性

    A . ①②③④ B . C . ①②③ D . ①②
  • 35. (2017高三上·赣州开学考) 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 . 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 . 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 . 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 . 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 36. (2019·浙江模拟)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二: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关于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 (1) 材料一中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事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2. (2) 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 37. (2019·宜宾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叶剑英同志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叶剑英发挥了重要作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提出让邓小平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容置疑。他还提出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地搞上去。在担任人大常委的工作中,主持通过了《告台湾同胞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80年代,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这种思路,并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统一的精神基石,唤起人民对祖国的热爱。邓小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叶剑英委员长对台湾问题发表了九点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陈弘君《叶剑英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性贡献》

    1. (1) 根据材料,简述叶剑英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剑英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特点,并分析其对祖国统一的意义。
  • 38. (2019·绍兴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01月01日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01月06日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07月18日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简析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2. (2)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 39. (2017·新课标Ⅲ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40. (2017·黑龙江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在父亲降清后,继续从事抗清活动。北伐败归后,郑军取粮的范围日益缩小,又与清廷和议不成,他深感局势严重,开始考虑向台湾作战略转移。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清廷“国丧”停兵不举,郑成功乘机进兵台湾。苦战之后,荷兰人乞和。他说:“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摘编自白至得《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材料二:晚清以前郑成功所代表的精神,大体亦是传统的“遗民忠义”。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刘师培便观察到,“稍为能说几句排满革命的,都晓得说郑成功是个英雄”。革命者柳亚子言唯有英雄能“排异种以殖新地”。而郑氏能使“欧权鼻祖之兰(荷兰)逡巡让步”,也能使“满族余奴之汉种发奋争先”。

    ——摘编自陈忠纯《近代国人对郑成功形象的塑造与精神的传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进兵台湾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重塑的郑成功形象及其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