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01-16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七下·平邑月考)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B .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C . 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 2. (2020七下·安丘期末) 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局面,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3.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唐代妇女骑马外出的装束不断变化:唐高宗时期,妇女常常戴着帷帽;唐玄宗时期,流行戴轻便的胡帽,露出脸庞;后来,一些妇女连帽也不戴了,甚至穿男人衣衫。这说明(    )
    A . 社会风气走向开放 B . 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C . 人们外出流行骑马 D . 社会秩序稳固安定
  • 4. (2020七下·安丘期末) 2020年2月,日本民间团体向武汉疫区捐赠的口罩外包装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日本遣唐者来中国时赠送的每件袈裟都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对此一位高僧深受感动,并以自身行动作出回报。他的事迹是(    )
    A .   加强商品交流 B . 开创中日交流先河 C . 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D . 前去研习封建制度
  • 5.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材料描述的是(    )
    A . 隋末农民起义 B . 五代十国的更迭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6. (2020七下·安丘期末) 下列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③
  • 7.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北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影响的匹配,正确的有(    )
    选项 举措 影响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发兵权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情况重现
    C 对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D 地方设立转运使 有效地监控地方知州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  )
    A . 嫉妒贤能 B . 看到人民拿起武器,害怕加深宋金矛盾 C . 要向金妥协投降 D .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 9.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对以下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力量消长
  • 10. (2020七下·安丘期末) 下面是某位同学准备的历史专刊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反映出宋代(    )

    A . 南方经济的繁荣 B . 农业生产的发达 C . 手工技艺的高超 D . 海外贸易的兴盛
  • 11.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元朝结束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西夏灭亡 B . 蒙古灭金 C . 元军攻入临安 D . 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 12.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如图所示,①处是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

    A . 契丹族 B . 蒙古族 C . 回族 D . 女真族
  • 13. 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①开封    ②兴庆    ③临安    ④大都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编写体例不同 B . 同一作者的作品 C . 同一时代的作品 D . 记载内容相同
  • 15. (2020七下·安丘期末) 明朝时,经济继续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引进了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 B . 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C .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D . 宋朝时产生的纸币,这时有了更大的推广和使用
  • 16.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南京的江南贡院(见图)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考场,曾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朝时期若想应试成功,需要(    )

    A . 掌握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 B . 擅长诗词歌赋和出身显贵 C . 具有兵法谋略和强健体魄 D . 熟记四书五经和规范答题
  • 17. (2020七下·安丘期末)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共同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    述

    出  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 . 设于雍正年间 B . 设于雍正十年 C . 强化了君权 D . 因战事而设
  • 18. (2020七下·安丘期末)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诗句与史实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官渡之战 B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抗金 C .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戚继光抗倭 D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开元盛世
  • 19. (2020七下·安丘期末)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施耐庵    ④《本草纲目》——李时珍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20. (2020七下·安丘期末)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
    A . 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 . 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 C .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 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 21. (2020七下·安丘期末) 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撰写了剧本《牡丹亭》的作家是(    )
    A . 关汉卿 B . 董其昌 C . 徐渭 D . 汤显祖
  • 22.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如果为努尔哈赤写一本传记,下列哪一史料不能作为参考(    )
    A . 统一女真各部 B . 建立后金政权 C . 与明军交战,接连取胜 D . 改族名为满洲
  • 23. (2020七下·安丘期末)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 24. (2024七下·潮南月考)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 . B . C . D .
  • 25. (2020七下·安丘期末) 清朝有部文学作品,通过四大家族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它,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作品可能是(    )
    A . 《牡丹亭》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长生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 26. (2020七下·安丘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京大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宋词与楚辞、汉赋、唐诗、元曲一样,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文学之胜。有宋一代,词人众多,高手如林。

    材料三:沈括是宋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他在这本书中记录某项发明,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可载五六百人,……风雨晦暝(天色昏暗犹如黑夜)时,惟凭针盘而行。

    ----《梦粱录·江海船舰》

    材料四:下图:《元朝交通路线图》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市”的功能,为什么会在宋代出现这一机构?
    2. (2)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下列属于词的有:。(写上序号。)并选出其中一首,写出序号和对应的作者

      ①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 (3) 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果分别是指什么?
    4. (4) 识读材料四,概括元朝中外交通的二个特点。
  • 27. (2020七下·安丘期末) 明朝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材料三: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A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B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民谣

    1. (1) 下图一概括了“明太祖”采取的措施,他对地方和中央官制改动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图二是明朝设立哪一机构的印章?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当年郑和能够下西洋最主要的原因,并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这次“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明长城的主要功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长城的现实价值。
    4. (4) 据材料四A,写出反映的当时社会问题。材料中的“明末民谣”反映了什么情况?
  • 28. (2020七下·安丘期末)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乾隆帝70寿辰时,班禅六世不远万里来京参加祝寿庆典,乾隆帝特建须弥福寿之庙(这个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供他居住。乾隆帝并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在碑记中,乾隆帝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密切。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材料四: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 (1)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写出清朝为巩固①处边疆地区而采取的措施。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顺治帝以后,清政府是怎样密切与西藏关系的?须弥福寿之庙汉藏合璧寺院建筑样式的出现,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清政府派兵平叛后,对该地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
    4. (4) 材料四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