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2020届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

更新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16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0·昌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 , 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_______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_________,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      __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________、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B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C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D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择善而从 B . 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择善而从 C . 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见贤思齐 D . 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见贤思齐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 巨大力量。 B . 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 最高荣誉。 C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 上的荣光。 D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 巨大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20·昌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从科学层面看,人工智能跨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学等学科,具有高度交叉性;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包含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具有内在融合性;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带来新的影响, 具有全面渗透性。目前,在边界清晰、规则明确、任务规范的特定应用场景下(如下围棋)设计出的智能体表现出较好的专用智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专用人工智能、人机共存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可以预见,通过科学研究的牵引、应用技术的交叉,人工智能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遵循不同范式的发展过程。从符号主义、知识工程到连接主义,从大数据驱动小任务到小数据驱动大任务,从神经形态类脑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的新范式不断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提升认识外界的能力。人工智能创造各种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的世界。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感知世界的每一个像素,增强人们观察场景的敏锐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深度语义分析,改善人和机器的交流互动。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帮助我们搜集获取海量知识,进而挖掘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图谱。自主无人系统可以涉足人类无法到达或难以忍受的极端环境,帮助我们探测未知世界。

        人工智能为人类改造世界形成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根据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 可将人工智能产业分为三个层次:以AI芯片和软件为框架的基础层;以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交互为主的技术层;以智慧医疗、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层。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能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新业态,构成新的创新生态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工智能为人类管理自身构建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规范有序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及时预测和感知突发舆情;通过对汇聚到一起的多种传感器感知到的社会公共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智能预警各种公共安全事件。比如,智能安防的视频结构化和生物识别技术大大降低犯罪率,借助“天眼”系统抓捕逃犯,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也要解决其和固有社会伦理规范的冲突、数据使用的隐私保护等问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全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应坚持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共同创造知识,共同分享技术,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赢。

    (摘编自李元元《人工智能带来创新式发展》)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世界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影响。 B . 科学研究的牵引和应用技术的交叉是助力我们实现创新式发展的关键条件。 C . 作为人工智能创造的一种新工具,自主无人系统能帮助我们探测未知世界。 D .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及时预测和感知突发舆情,从而来智能预警公共安全事件。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二段首先从科学、技术等四个层面介绍人工智能的特性,接着分述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B . 文章把人工智能产业分为三个层次,论证了人工智能为人类引入新范式,极大提升研究效能并形成新业态。 C . 第六段举了智能安防的例子,论述了人工智能非常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D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分为两层:第二段为一层,第三至六段为一层。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B . 人工智能必将增强人类的四大能力:科学发现、认知外界、产业发展、社会治理。 C . 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与固有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 D . 各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将先进技术与他国共享,彼此会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 3. (2020·昌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 3000 多元,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 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 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 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1. (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 李保国认为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个人力量,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效果良好。 B . 岗成村支书杨双牛列举的具体数字,全部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直接收益,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C . 郭素萍对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大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情,但她能理解并支持丈大的工作。 D . 李保国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最终因为帮农民致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 (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 . 因为农民思想保守,所以李保国最初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道路艰难。 B .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在山区奔波劳累、无法顾家的故事,表达了对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的呼吁。 C . 三段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材料一以说明为主,材料二以记叙为主,材料三以议论为主。 D . 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的精神。
    3. (3) 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 4. (2020·昌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遇见你

    王溱

    1

        毫无预警,我就这样遇见了你。

        这是个不冷不热的午后,乌云和太阳较着劲,我在时湿时干的路上奔走,留下若有若无的脚印。我发鬓滴下或雨或汗的液体,脸蛋不知是因为太晒还是走了很长的路而发红。我脑子里有两团不明的物体在打架,在它们分出胜负之前我只能不停让两条腿机械地走着。

        然后,你来了。圖脸,塌鼻,右眉心有颗痣,可不就是你么。

        你犹豫着靠近我,怯怯地问,买朵花吧?

        你怀里搂着一捆花,应该是非洲菊,鲜艳夺目,跟你洗旧的衣裙格格不入。

        我问,勤工俭学?

        你害羞地点点头,是的,我要存钱买诗集。

        你喜欢读诗?我问。

        我也写诗,你轻声说,总有一天我也会出诗集。

    2

        我眼眶一热,把整捆花都买了。就这样我捧着一捆非洲菊走在路上,抬头看看,好像太阳就要打胜仗。路边有小女孩在低声哭泣,我抽出-枝花,送给她。 小女孩接过花时,眼睛瞪得很大,以至右眉心的痣高高扬起。我仔细端详着小女孩的容貌,吓了一跳,这不也是你吗?只是年纪小些。

        我问你,你为什么哭?

        你哭着说,我写了一首诗,他们都笑我。

        你写了什么诗呢?

        你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只有两行字:我把梦系在风筝上,高高低低,不看风向。

        明明写得很好啊,我说。

        真的?你问。

        真的!我说,你的诗,就跟这些非洲菊一样美。

        你破涕为笑,把那朵非洲菊紧紧贴在脸上。

        告别了小女孩,我拐进了一个胡同,很自然就走进一栋红砖外墙的房子,好像是回自己家一样,我熟练地扭开门把手,换拖鞋,走进客厅,然后一我又看见了你。

    3

        你穿着袖口绣着花的真丝衣服,并不立体的脸呈现一种很舒服的曲线,你优雅地侍弄着书桌上一盆昂贵的兰花。旁边的书架,摆满了你的诗集,还有你亲自绣的真丝十字绣。我怜惜地抚摸着它们,仿佛它们也是我的。你看见我,眉间的痣一挑,问,来了?我点点头,嗯,来了。我默默地把花插进一个漂亮的瓷瓶里, 你看了一眼,笑了。我知道你喜欢非洲菊,它们贱生贱长,却长成高贵的模样。就这样,没有多余的话,我们的默契在空气里流淌。

        可是很快就有人打破了这份宁静。一个穿着黑色正装裙的女人,咯噔咯噔踩着高跟鞋进来了。女人的圓脸上挂着女强人的标签,以至我觉得女人眉心的痣都要比别人突出些。

        是的,又一个你来了,我并没有太惊讶,今天已经遇到那么多个你了,再多一个又有什么奇怪的。

        你手里拿着一本诗集,翻开,指着其中一首诗说,这首我没读懂。

        我敷衍道,读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没理我,只顾自己喃喃地说着,我能把复杂的经济形势变成一份清晰的PPT,我能让最难搞的客户服服帖帖,我甚至能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为什么我就是读不懂一首诗呢?

    我凑过去看你指着的那一页,标题是一诗和面包。 我脸红了,这么高深的辩证关系,我也读不懂,我随便敷衍了你几句,从花瓶中抽出一枝非洲菊递给你,在你诧异的瞬间,我趁机溜出了红屋子。

    4

        我拐出胡同,上了天桥,你看,你就盘腿坐在天桥上。你的样子不算退遢,领口的扣子好好地扣着一颗不少。没错,是你,你的样子我怎么可能认错,只是你怎么那么老了呢?你拿着一本旧诗集(当然是旧的,即便新的拿在你手上也像是旧的),半眯着眼,手臂伸到了最长,你读得非常费劲,表情却非常满足。我想,你需要一副眼镜,可我上哪儿给你找眼镜呢?我只好把兜里的钱全部掏出来,放进你前面的不锈钢盆里,一大叠纸钞瞬间覆盖里面孤零零的几个硬币。我不敢看你是什么表情,飞奔跑下了天桥。

        一路小跑回家,我气喘吁吁,脑子里那两团不明物体还没打完架,搅得我心烦意乱。我冲进浴室,捧起水打在我的圈脸上,看着水滴从塌鼻渠边婉埏而过,看着湿漉漉的眉毛黏在那颗痣上,我头痛欲裂,脑子里放电影似的播出各种片段:小时候当我在街边哭泣的时候,有人送给我一朵美丽的非洲菊:大学时为了买书而鼓起勇气卖花,有好心人把整捆都买走;然后镜头开始胡乱切换,时而是优雅的作家,时而是闷闷不乐的女强人,忽然又出现读诗集的老乞丐……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会是谁?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便于表达自己的疑惑与思考,引导读者一同思考与探究。 B . 倒数第二段和“圆脸,塌鼻,右眉心有颗痣”照应,暗示所谓“我”“你”实为一人。 C . “我能把……我能……,我甚至能……”,表现出“我”努力打拼而有的自信自得。 D . “喜欢非洲菊,它们贱生贱长,却长成高贵的模样”,形象表达了“我”积极的价值取向。
    2. (2) “两团不明的物体”指的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20·昌都模拟) 文言文阅读。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 , 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麋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 , 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咨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頻遇害,彬素与頻善,先往哭题,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 , 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 .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 .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 .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 . 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 .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同祖叔伯之子。 D . 左右,一指左右两边,一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彬不汲汲于权位。他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王虞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 . 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顎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 . 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城出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 . 王敦死后,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彬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②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四、诗歌鉴赏
  • 6. (2020·昌都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南归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 . 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 . 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 . 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2. (2) 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五、情景默写
  • 7. (2020·西藏二模)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 (2) 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3. (3)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六、语言表达
  • 8. (2020·西藏二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分别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运动减肥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①。运动量过小,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②。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又会造成过度疲劳,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健康,也难以坚持。一般来说,中青年人身体强壮,③,运动量可以大一些,运动时最高心率可控制在140次/分左右。

  • 9. (2020·西藏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午休铃响过,实验中学高一、高二教学楼的二楼走廊里,10多名校合唱社领唱的同学每人拿出一个扩音喇叭,高声唱起来。随即,走廊里涌来1000多名高一、高二年级同学,向着对面的教学楼,齐声为正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长加油:“如愿以偿,前程似锦,金榜题名,旗开得胜,高三加油,高考加油!”。

        “这是‘喊楼’——我们学校已经延续9年的一个传统,高一高二学生通过‘喊楼’为学长祝福。”该校相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喊楼’的时间都在高考前半个月左右,但日子不固定,今年选了5月24日,为的是给高三同学一个惊喜。”“每年的‘喊楼’方案都由校团委的高一、高二学生制定,包括时间、方式、流程、口号以及横幅等。内容确定后,各班都有一名同学在班里公布今年的口号、‘喊楼’暗号,但不会通知具体时间,今年的暗号就是合唱社同学唱《奔跑》。”该负责人说。

    1. (1) 请为以上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 (2) 请你为即将升入高三的自己写一段高三寄语。要求:①语言连贯、准确;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40字。
七、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三上·阆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立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