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8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关于“法”的认知,古代中国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下列项中,体现了韩非子“法”的主张是( )
    A .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B .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C .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D . 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 2. 汉武帝下诏书说: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黝涉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武帝明确了刺史职责和监察范围,其目的不包括( )
    A . 防止刺史干涉郡国的正常工作 B . 使郡国能发挥行政主动性 C . 不至于刺史做大威胁中央集权 D . 使州监察区上升为行政区
  • 3. 《贞观政要》记载:“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可见,唐朝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A . 相权扩大,制约皇权 B . 分工明确,相互监督 C .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D . 决策封闭,效率较高
  • 4.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观察右图,下列项中的经济文化现象与图中地点对应正确的( )

    ①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地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

    ③地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

    ④地为朱熹、陆九渊讲学之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些论述表明,元朝的行省制( )

    ①代表中央分驭地方

    ②具有僧俗并用、军民通摄的特点

    ③以中央集权否定了地方分权

    ④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④
  • 6. 《顾亭林诗文集》记载;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下列项中,与材料反映的观点相对应的是( )
    A .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 “经世致用” C . “循天下之公” D .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7. 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代流传的明清时代的活字版丛书有20多种,经、史、子、集的单行本千余种,这与同一时期数以万计的雕版书籍相比是无法比拟的。这说明( )
    A . 活字印刷大大推进了文化的繁荣 B . 活字印刷工艺长期没有得到改进 C . 雕版印刷在明清仍是占主导地位 D . 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技术更先进
  • 8. (2020高二下·佛山月考) 有学者评述:“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此举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
    A . 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B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D .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9. 1912-1919年的八年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面粉、火柴、榨油、造纸等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面粉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B . 民族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D.重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C . 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 10. 时空是历史的“舞台”。下列两幅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创建的根据地,促使其空间发生转化的因素有 ( )

    ①国民大革命失败②日本法西斯侵华③红军被迫战略转移④“三大战役”胜利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对下列“变迁”的重要节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②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建成

    ③制作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④中国第一家电视台试播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①④③
  • 12. 《论十大关系》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下列项中,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 提出要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B . 讨论的是经济问题而非国家政治生活问题 C . 标志着毛泽东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 D . 事实上提出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 13. “......表示深刻的反省。口口口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口口口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政府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
    A .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B . 《中美联合公报》 C .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 . 《中日联合声明》
  • 14. 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下列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项中关于罗马法在当时政治上的作用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使平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②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

    ③提高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并且规范从政

    ④激发和调动罗马公民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6. 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作为直接史料,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 )
    A . 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 B . 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 C . 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 D . 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
  • 17.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引领了“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有( )

    ①限制“公权力” ②主张“主权在民”

    ③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④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③
  • 18. 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驱逐。下图地点中与马克思的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一学习德国古典哲学,组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B . ②一主编《德法年鉴》,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 C . ③—创办“正义者同盟”,发表《法兰西内战》 D . ④—开始《资本论》写作,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 19. 下图是历史上某国政体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该国最有可能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法国 D . 德国
  • 20. 下图是某学者关于英国历史的著作目录的局部残缺 一编帝国历史部分,下列历史事件有可能出现在第三章的有(   )

    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美、德赶上并超越

    ②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引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分别与法、俄签订和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有学者认为,“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下列二战期间的军事行动,不能直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 火炬行动 B . 阿拉曼战役 C . 敦刻尔克撤退 D . 西西里岛登陆
  • 22. 观察下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 )

    A . 华约建立、苏联解体 B .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 C . 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 D . 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23. 读“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有( )

    A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 B . 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越了美国 C .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钢产量远超美国 D .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24.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超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 )

    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

    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历史事实,离不开史家对它的历史阐释。现代学者陈淳认为“对意识形态物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的内部去寻找原因而不是从历史学的范畴中去寻找答案。”如三代青铜礼器虽具有实用功能,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当时主导性思想、信仰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物化象征品。故清代著名史学家阮元说:“器者,所以藏礼,故孔 子日: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当代史学家侯外庐也说:“礼器一源,‘礼’,所以指文明社会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器’则所以藏此制度.....。”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与‘掊其国家’相若”。这说明( )
    A . 历史研究要坚持从史料出发,而不是单单以理论证明理论 B . 历史研究是历史规律的探索和确证,而非碎片化的个人经历和记忆 C . 历史阐释必须基于客观历史事实、理性认知和一定社会现实的基础 D . 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将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融为一体,完美再现历史真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至1918年,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期,几乎是倾全力于思想解放;1919至1921年,为第二期,几乎是倾全力于宣扬西方思想,凡是中国所无,前未之闻的学说主义,无不视为救世良药,尽量输入,一律欢迎,尤喜爱新鲜而有刺激性的各种社会主义,近于一种宗教热。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达回忆道:“当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少翻过来,我们只是从日文上看到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实在十分困难……1920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据毛泽东自己回忆,正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第一期”的主要内容,例举新文化运动第二期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的原因,概括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及意义。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8年,国会和惠特尼签订了10000支枪的合同……惠特尼是第一个成功地将可替换部件的思想演绎成一种生产方式,因而被誉为“美国标准化之父”。惠特尼的标准化生产对美国制造业和现代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开辟了美国工业生产的新时代,而他同时代的人成功地将这种思想推广到其他制造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摘自王寅《伊莱·惠特尼和他的发明》

    材料二  与电力相关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和社会的革命性变化。电的大规模应用首先发生在照明领域。早在19世纪60―70年代,城市的街道上就开始使用弧光灯代替煤气灯,后来爱迪生设计和改进了灯泡以及相关的系统,使白炽灯成为一种实用的照明工具。电力迅速应用到其他部门.....的普遍应用还引发了工业生产的巨大变革。到1929年,仅仅发电就是一个年利润为20亿美元的部门。

    一摘自李剑鸣《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标准化生产对美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电力的发展和应用给美国带来的变化,并列举爱迪生除电灯以外的三项重要发明。
  • 28.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官用人制位的论赐需经历“验首、论功“等一套严密的流.....发偏右的俑是一级爵公士;戴帻的俑,是二级爵上造,公士和上造爵级的俑数量较多;御手俑属三级爵簪袅,簪袅以上的爵位数量就相对减少;车右俑为四级爵不更;……司马俑为七级爵公大夫,戴弱冠,乘装饰华丽、有园形华盖、配备有钟、鼓的指挥车。

    ——摘编自陈孟东、卢桂兰《秦陵兵俑爵级考》

    材料二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谐,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摘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三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摘自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77年8月8日)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现象所反映的制度,概述其积极作用,并据此概括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太学生入学和授官的方式,并结合所学,概述太学的设立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问题可供选择讨论:①简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②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977年邓小平在人才选拔和教育上采取的重大举措,并简要概述其历史意义。
  • 29.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各要素的组织如不相同,则由以合成的政体也不相同。三个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是审判(司法)机能。

     ——摘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法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则将任人宰割…如果同一个人或者由显要人物、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同样的机构行使以上所说的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后果则不堪设想。

    ——孟德斯鸠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三个要素”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具体表现,并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
    2. (2) 材料二出自哪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观点与材料一、材料三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国会大厦等建筑风格的历史渊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