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是39℃ B .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2℃ C . 洗澡的适宜温度约60℃ D . 近年苏州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 2. 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白雾”。下列关于“白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房间,“白雾”都在内表面 B . 甲、乙两房间,“白雾”都在外表面 C . 甲房间“白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白雾”在外面 D . 甲房间“白雾”在外表面,乙间“白雾”在内面
  • 3.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中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9八上·常州期中)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 .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 都没结冰 C . 都已结冰 D .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 5. (2017八上·姜堰期中) 为纪念“9.18事变”,铭记历史,我区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速度
  • 6. 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当你通过红色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清晰的红色“E”字 B . 几乎看不出“E”字 C . 清晰的红底白色“E”字 D . 清晰的黑色“E”字
  • 7.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 ,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 有重锤敲了1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2的时间间隔为t,则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间和钢轨的长度分别是(  )
    A . B . C . D .
  • 8. (2018八上·阜阳月考) 刘文同学发现某大酒店的大门是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刘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刘文同学根据探究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 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 . 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 . 自动门本身能发出红外线信号,当此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实现自动开闭 D . 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带动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 9.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 10. (2017八上·梁子湖期中) 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
    A .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B .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C .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D .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 11. 下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

    A .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 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 . 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D . 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 12. (2018·株洲) 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

    A . 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 . 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 . 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 . 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二、填空题
  • 13. 小明去北方看雾凇,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当时气温为℃;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判断,该温度计的测温液体一定不是(填“酒精”或“水银”)。一支用完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小明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7.2℃, 体温计的读数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 14. 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乙所示。

    (a)如果三棱镜是无色透明的,Ⅱ为可见光,则Ⅲ区是;如果把白屏换成绿色纸板,则在纸板上可看到光。

    (b)如果三棱镜是蓝色透明的,则白屏上出现的是色光带。

  • 15. 计算:

    1. (1) 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1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m。
    2. (2) 月亮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3.84×105km,则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s。
    3. (3) 如图2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30°角时,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
  • 16.

    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 17. (2018八上·常熟期中) 如图所示,若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要让激光笔射中目标,可保持激光笔的入射点不变,将其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过一定的角度;也可保持入射角不变,把激光笔向 (选填“左”或“右”)平移一段距离.

  • 18. 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 19.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将这支温度计插入0℃的冰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8℃;插入100℃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0℃时,实际温度是;当示数为℃ 时,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实验题
  • 20. (2019八上·翠屏期中) 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

    1. (1)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小明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判断的依据是。(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2. (2) 把玻璃泡从开水中取出,一段时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原因。
  • 21.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所选琴弦的规格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E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②
    2. (2)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猜想假设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22.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 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C图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2. (2) 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需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3. (3) 如图E中图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主要是(空气/水蒸气),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大于/等于/小于)上部的气温。
    4. (4) 当气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F)。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5. (5) 小明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23. 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1) 选茶色玻璃板,而不选日常生活的镜面作为平面镜的目的是,选两个相同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
    3. (3) 将一张卡面放到棋子B的位置,(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卡,卡上没有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
    4. (4) 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
    5. (5) 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6. (6) 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 “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7. (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越靠近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人在玻璃门中的像(选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 24. (2017八上·大丰期中) 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 (1) 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将
    2. (2) 为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 cm;

    3. (3) 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越(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 25. 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小丽注意到∶温度计中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似乎不同,她猜测∶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可能与物质的种类等多个因素有关。
    1. (1) 小丽和同学利用身边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下表是小丽 和其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作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m

      温度升高/℃

      伸长量/m

      1

      1

      10

      0.19

      2

      2

      10

      0.38

      3

      1

      30

      0.57

      4

      1

      30

      0.69

      5

      2

      10

      0.46

      6

      2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①比较实验序号,可得结论∶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与材料有关。

      ②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③为了进一步探究②中的结论,表格中空格里应填写的信息是

    2. (2) 由上述知识可知∶夏天施工架设输电线,要将电线适当(选填“绷紧”或“放松”)些。
  • 26.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 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里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法。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玻璃(单层/双层)。
    4. (4) 小红在做实验时,发现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差异不大,为了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以的实验改进办法:
  • 27. “创新”两组的同学们在学习水的沸点、凝固点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产生影响,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 (1) 一组同学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如甲图装置实验探究,当盐水温度接近90℃时,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2

      102

      102

      102

      102

      ①实验时,当看到盐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填水蒸气或空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盐水沸腾了。由上表可知盐水的沸点为℃。继续给沸腾的盐水加热,盐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②小明和小华两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盐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③为了说明液体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2. (2) ①另一组将这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刚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②从甲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在15分钟的状态为

      ③盐水的凝固点为℃。与之相比,凝固点变(填“高”或“低”)了。冬天路面积雪,路政部门会撒盐融雪,原因是降低了,(填熔点或凝固点)使积雪熔化。

      ④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四、作图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