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更新时间:2020-10-28 浏览次数:9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和结婚证,这反映(   )

    A . 穿衣打扮完全革命化.军事化 B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彻底摒弃 C . 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D . 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
  • 3. (2019·杭州模拟) 顺口溜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①②③
  • 4. (2019·浙江模拟)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
    A . 数字化 B . 多元化 C . 网络化 D . 日常化
  • 5.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
    A .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6. (2019高一下·河北期中) 上海妇女服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 B . 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 C . 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 D .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 7. (2019高一下·玉田期中) 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人,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    )
    A . 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 . 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 C . 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 . 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
  • 8. (2020高一下·海林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    )
    A .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B .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C . 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 D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 9. (2019高二下·揭西期中) 交通工具的进步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
    A . 马车 B . 轮船 C . 火车 D . 自行车
  • 10.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 .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 11.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B .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D . 人们文化水平提升
  • 12. (2024高三上·叙州开学考) 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    )

    A .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 B . 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 C . 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D . 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
  • 13. 2009年6月1日,在“限塑令”走过整一年之际。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的调查结果显示,77.8%的市民认为“限塑令”实施后对减轻白色污染有帮助,82.2%的市民认为“限塑令”应继续实施。而如今,很多人认为“限塑令”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呼吁进一步修改这一法令。这说明(    )
    A . 国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 B . 国家大力扶植商品零售业 C . 注重环保成为新的社会时尚 D . 塑料购物袋不方便人们的生活
  • 14. 20世纪初年,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计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日本东京和上海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
    A . 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B . 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 C . 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D . 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 15. 1937年8月12日,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规定:“中央电影摄影场会同军委会政训处电影股,联合上海各影业公司各组—总机关,由中央电影事业处负责总其成,指挥及分配全部工作。"这一规定旨在(    )
    A . 强化对思想的引导 B . 促进电影产业发展 C . 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D . 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 16. 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    )
    A . 报刊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 B . 广告已成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C . 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 . 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 17. 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美丽牌香烟广告,分别有以下文字,“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有美皆备,无丽不臻”“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外辱日亟”并配有香烟的图案和东北地图,这表明(    )
    A . 列强经济侵略的重心在东北地区 B . 民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怀信心 C . 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 D . 商品销售中蕴含抗日救国的思想
  • 18. (2019·蚌埠模拟) 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20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    )
    A . 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 B . 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 C . 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 D . 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
  • 19. (2018高三上·宾县月考) “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A . 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 .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 .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 20. (2018高三上·宾县月考) 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B .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 . 内陆与香港密切联系 D . 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 21. (2022高二下·梅州月考)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 .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 22. (2018高一下·绵阳期末) 自从有了“美团”、“饿了么”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
    A . 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 .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 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D . 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 23. (2018高二上·柳江期中)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 .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 .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C .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 24.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 . 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 . 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C . 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 . 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19·郴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1988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2月批准印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已进入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5平方米,住房内在质量也显著提升。单位建房实物分房的旧体制被打破,住房货币分配制度逐步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确立和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另外,据统计,在2003年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中国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产生了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摘编自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改革背景的住房保障:演进与发轫》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行住房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住房改革的意义。
  • 26.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时代的流行语:

    ①“志愿军”“尼龙”“大鸣大放”“大跃进”“大炼钢铁”

    ②“上山下乡”“串连”“知青”“右派”“样板戏”

    ③“平反摘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合资”“四化”

    ④“下海” “打工”“公关”“白领”“克隆”“知识经济”

    ⑤“入世”“WTO”“反恐”“黑客”“灌水”“斑竹”“伊妹儿”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 (2) 判断材料二的流行语各流行于什么年代。
    3. (3) 材料三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什么问题?请给出你的解决办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