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0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

更新时间:2020-10-28 浏览次数:22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浙江选考) 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 (2024高一上·武山期中)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法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3. (2019·浙江)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以“六艺”来培养学生,这里的“六艺”除了礼、御、书、数外,还包括(    )

    ①乐    ②易    ③射    ④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19·浙江) 《庄子·天下》描述某一学派“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这一学派应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5. (2024高一上·武汉月考)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 .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 .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 . 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 . 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 6.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知)于君.发食廪以赈之?而私(自)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凸显)己之德美矣.“孔子此番言论意在强调(   )
    A . 救助饥民与否值得商榷 B . 儒家思想应得统治者的重视 C . 等级秩序应该受到推崇 D . 国家统治中“仁“的核心地位
  • 7. (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观点出自(    )
    A . 墨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儒家
  • 8. (2019·湖南模拟)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此书与《诗经》《春秋》一同成为儒家经典,其共同原因是(   )
    A . 历史记录蕴含悠久传统 B . 帝王言行体现出君为臣纲 C . 文学表达便于文化传播 D . 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
  • 9. (2019·海南模拟) 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争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这反映了当时( )
    A . 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B . 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 C . 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 D . 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
  • 10. (2020高二下·大荔期末)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 .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 .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 11. (2019·广州模拟)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 .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 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12. (2019·广州模拟) 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立谥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
    A . 崇拜和颂扬先人 B . 缓和君臣关系 C .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 . 巩固儒学地位
  • 13. (2019·宝安模拟)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
    A . 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 . 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 . 储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 . 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 14.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这(   )
    A .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 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C . 巩固了分封宗法制 D . 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
  • 15. (2019·杭州模拟) 如图,在甲骨文中“王”字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 .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16. (2019·杭州模拟)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兴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舆论的制造者和鼓吹者,一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一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B . 韩非子  墨子  荀子 C . 孔子  商鞅  孟子 D . 韩非子  商鞅  孟子
  • 17. (2019·杭州模拟)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①②
  • 18. (2019·陆良模拟)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 .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 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 19. (2020高二下·大荔期末) 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
    A . 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 . 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 . 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 .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 20. (2019·余杭模拟) 《史记》评价先秦某位学者:“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以下言论属于这位思想家的是(   )
    A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 制天命而用之 D .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 21. (2019高二上·遵化期中) 下表是唐代一些文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文人都(   )

    人物

    墓志内容

    沈志文

    “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

    王弘

    “兼忘聃释,大归儒首”

    房凛

    “儒为德本,德实教源”

    A . 尊崇儒学 B . 崇尚无为 C . 力促三教合流 D . 对现实政治不满
  • 22. (2019·聊城模拟) 下表所列言论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不同篇目。

    言论

    出处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

    《地形篇》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火攻篇》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谋攻篇》

    对上述言论相同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实用至上 B . 人文关怀 C . 知己知彼 D . 中庸守正
  • 23. (2019·岑巩模拟)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 . 不以人助天 B . 制天命而用之 C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24. (2019·慈溪模拟)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早期道家的哲学大师,但二人却有着方向相反的哲学目的。”这种观点的得出是基于庄子()
    A . 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B .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 . 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 D . 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
  • 25. (2019·茂名模拟) 《礼记·礼运》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A . 君权神授 B . 以礼治国 C . 民贵君轻 D . 仁者爱人
  • 26. (2019·成都模拟)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
    A .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B .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C .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 .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 27. (2019·济南模拟)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元前603年晋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盾,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惊叹其“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飨”,不忍杀之,遂拔剑自刎而死。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 .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B . 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 C . 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 D . 鱼已成考民众的基本食物
  • 28. (2019·南昌模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稿,衣食滋殖。”这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
    A . 儒家的以德治国 B . 法家的以法治国 C .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 墨家的兼爱非攻
  • 29. (2019高三下·鹤壁模拟) 战国时期,孟子有“无礼义,则上下乱”之语,墨子有“且夫义者政也”之说,韩非子称“遇诸侯有礼仪,则役希起(战争很少发生)”,庄子说“远而不可不居者”(距离甚远,但义者不可不遵守),义也”。这反映出(   )
    A . “百家”都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B . 诸子都认同“义”的崇高地位 C . 各家提出了系统的治国理念 D . “百家争鸣”中也有共通之处
二、材料分析题
  • 30. (2019高二下·新丰期中)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2. (2) 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 31. (2020高二上·延安月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道家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和现在中国的“以民为本”思想在本质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韩非子的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 32. (2019高二下·大丰期中)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2. (2) 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 33.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材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道家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和现在中国的“以民为本”思想在本质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韩非子的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