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性比率(雌:雄) | 54日龄雌鼠性成熟率(%) | 雌鼠|妊娠率(%)| | 幼鼠存活率(%) | |
1 | 度低密组 | 1:1 | 100 | 75 | 92.9 |
2 | 3:1 | 1 00 | 63.6. | 91.4 | |
3 | 1:3 | 100 | 100 | 79.3 | |
4 | 高密度组 | 1:1 | 90 | 70 | 87 |
5 | 3:1 | 80 | 46.7 | 71.4 | |
6 | 1:3 | 100 | 70 | 86.1 |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年龄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个体数 | 92 | 185 | 76 | 70 | 68 | 63 | 67 | 54 | 55 | 101 |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研究发现,田鼠的内分泌水平明显受到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 , 样地2密度繁殖初期高原鼠兔为12只/hm2 . 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 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 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表:不同密度种群高原属兔血浆皮质水平(μg/mL)
繁殖时期 | 种群Ⅰ | 种群Ⅱ | 种群Ⅲ |
繁殖时期 | 0.09 | 0.11 | 0.09 |
繁殖盛期 | 0.10 | 0.08 | 0.09 |
繁殖中期 | 0.06 | 0.06 | 0.06 |
繁殖末期 | 0.07 | 0.08 | 0.09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 .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 (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 ,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 .
(4)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 作用.
(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