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25 浏览次数:1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七上·潢川期末)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uǎn)        笑(nì)        人(zhuó)        慢(yín) B . (miǎo)         甲(kuī)       薄(bì)          盼(qǐ) C . 上(xiānɡ)        仿(shàn)      不(kān)         星宿(sù) D . (ɡù)           磨(zuó)       栏(zhà)         怪(dàn)
  • 2. (2020七上·潢川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空灵           甘露            绿苹            情不自禁 B . 朗润           伫蓄            地毯            呼朋引伴 C . 写照           腐朽            匹夫            赅人听闻 D . 冷清           硬朗            庇护            不求甚解
二、语言表达
  • 3. (2020七上·潢川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感受风云变幻;又可以走进自然,;还可以体察亲情,享受温暖盛宴;更可以了解社会,

三、情景默写
  • 4. (2020七上·潢川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2) 客路青山外,,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
    4. (4)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对朋友的担忧与挂念之情。
四、名著阅读
  • 5. (2020七上·潢川期末)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①《五猖会》        ②《狗·猫·鼠》

    2. (2) 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五、综合性学习
  • 6. (2020七上·潢川期末) 请你参加以“文明着装 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学生

    老师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96%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1. (1) (活动一:明“服之仪”)仔细阅读上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 (2) (活动二:话“服之礼”) 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点突出。

      讲话内容

      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 (3) (活动三:传“服之道”)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

      自尊自爱重仪表, 。

      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

      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

      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六、现代文阅读
  • 7. (2020七上·潢川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桌  面

    ①我家书桌的面儿,是一块树的囫囵的横截板,什么也没有染,只刷了一层亮亮的清漆,原木本色的。

    ②在这张书桌上,我伏案了十年,读了好多文章,又写了好多文章。闲着无事了,就端坐着看起桌面,心里便也感到沉静。因为桌面上是有了一幅画的。

    ③画儿就是木的年轮。一个椭圆形,中间是黑黑的一点,然后就一圈白,接着从那白圈的边沿,开始了黑线的缠绕。当然很不规则,线的黑一会儿宽了,一会儿窄了,一会儿又直,一会儿却弯起来;几乎常常就断,又常常派生出新线,但缠绕的局面是一直在形成。最后便囊括了整个桌面,像是一泓静静的泉,一个午时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树叶落下来引起的涟漪。

    ④有书这么说:树木,四季之记载也。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⑤我很佩服这种解释。于是也就兴趣起这条运动的线了。我细细看着,用米尺度量着一个圈和一个圈之间的距离。这种工作,所得的结果使我吃惊:这生命的线,当它沿着它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它是这么的不可自由!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顺利时它进行得是那么豁达奔放,困难时进取又是如此艰辛。它从地下长出来,第一是挣脱本身壳的桎梏,第二是冲破地层的束缚,再就是在空间努力,空间充满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原来是这么坚实严密。树木的生长,必须靠着自己向外扩张才能有自己的存在的立体啊!

    ⑥我为它们做着记载:哪一年是风调雨顺?哪一年是旱涝交迫?我算出这是一棵三百年的老树。三百年,这老树在风雨的世界里,默默地在走它的生命之路,逢着美好年景,加紧自己的节奏,遇着恶劣的岁月,小心翼翼的,一边走着,一边蓄积着力量,这是多么可怜的生命,又是多么不屈不挠可亲可敬的生命!

    ⑦我离开了桌面,看见室外的一切。室外是刚刚雨后天晴,天上是一片云彩,地上是一层积水。风在刮着,奇异的现象就发生了:那云彩竟也是一圈一圈的痕纹,那积水也是一圈圈的涟漪,莫非这天这地也是一统的整体,它们将两个截面上下显示着,表明自己的历史和内容吗?我真是有些惶恐:万事万物在茫茫宇宙间或许是有着各自的生命线路,这浩瀚宇宙也或许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那我呢?

    ⑧重新走近桌面,对着那木的年轮,开始顺着一条边圈往里追溯。这似乎是一种高级数学,常常陷入莫测,犹如一个儿童在做进迷宫的游戏,整整一个下午,才好容易回到了那桌中的,也是那圈中之圈的那个黑点。啊,那是树的童年。哪是我的童年?树是从那一点出发,走完了三百年的路程,我也是三十年了,三十年来,这路线也是这么一圈圈走过来的吗?我想起了我的每一年。

    ⑨这些简直是惊人的发现!

    ⑩从那以后,每每当我为胜利得意的时候,一面对着这桌面,我就冷静了;每每当我挫败愁闷的时候,一面对着这桌面,我就激动了。我自我感觉,我是一天天豁达、成熟、坚强起来,我热爱起我的生命了,热爱起我的工作了,以全部心血、全部精力而完成着一个我。

    ⑩我在感激着这个桌面,我想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的。

    (有删改)

    1. (1) 作者围绕(线索)有很多的思考,并有了惊人的发现。第⑨段中“惊人的发现”指什么?
    2. (2) 第⑤段“它是这么的不可自由!”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它”指的是什么?
    3. (3) 根据文章第⑦段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带年轮的桌面是一幅画,画出了树的生命线路; 是一幅画,画出了的生命线路;是一幅画,画出了地的生命线路。

    4. (4) 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像是一泓静静的泉,一个午时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树叶落下来引起的涟漪。

    5. (5) 第⑪段写道:“我在感激着这个桌面,我想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的。”综观全文,说说作者“感激”的原因。
  • 8. (2020七上·潢川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⑪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⑫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⑬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 (1)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

      发展:

      高潮:

      结局:我家珍藏了这幅油画。

    2. (2) 文章以“倒挂的油画”为题有什么好处?
    3. (3) 文中父亲是一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最有文化的厨子”?
    4. (4) 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 (不少于50字)。

      有一天,父亲的餐馆忽遭变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无比艰难的境地。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七、对比阅读
  • 9. (2020七上·潢川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不习乎:

      ②曲而枕之:

      ③夫君子之

      与日去: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 (3)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 (4)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八、诗歌鉴赏
  • 10. (2023七上·叙永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1)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2. (2)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