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这学期,你在语文的天地里畅游,汲取着文学的养分,丰富着自我的精神家园。今天,是学校文学部落最后一次活动,我们邀请你走进文学部落,一起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吟诗诵文部落)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里埋伏》,曲风苍凉壮美,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朗诵顺序 |
朗诵题目 |
朗诵者 |
1 |
《春》 |
1901班肖菲 |
2 |
《背影》 |
1902班季强 |
①活动中,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②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③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④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⑤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第句有语病,应改为“”。
②第句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示例:每一缕晨晚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动物笑谈(节选)
①第三次我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长期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时,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②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找我。它聪明得很,不要多久,就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我了:首先它一定飞到我的卧房窗口,如果我不在里面,它便会去养鸭子的水塘里。只要是我早上要做例行检查的地方,它都会一一找到。这种追寻对它而言并不是没有危险,因为它如果找不到我,就会越飞越远,有好几次迷了路,回不了家。因此,我的助手都知道,凡是我不在家的时候,就根本不把可可放出来。
③六月里的一个周末,我从维也纳坐火车回艾顿堡。因为天气好的时候,周末常有别的地方的旅客到艾顿堡来游泳,所以和我一起出站的人很多。我才走了几步,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只大鸟,在离地相当远的空中缓缓而飞,它的动作非常之慢,时而振翅时而滑翔。一时之间,我完全不能确定这到底是哪一种鸟,说它是秃鹰,未免太重;说它是鹳,又不够大,而且鹳在飞到这般高度的时候,颈子和腿应该还看得见才对。这时,它忽然歪斜了一下。落日的余辉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我看出来这是一只白鸟——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④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假使没有,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从前我曾试过这样喊它,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但是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因为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的。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
⑤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⑥又有一次,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父亲那时已经上了年纪,他最喜欢在我们房子西南面的阳台上睡午觉。我虽然很不赞成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着睡觉,他却不肯让任何人改变他的老习惯。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个大兵似地大声咒骂起来。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围在腰际。
⑦“我的天啊,你是不是病了?”
⑧“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⑨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
⑩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总是一刻不停地织着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
母亲有个“望远镜”
①小时候,她经常把我送到外婆家,自己忙着洗衣做饭摆小摊。奇怪的是,每次接我回家,她都会喋喋不休地讲起我这一天的经历,比如吃饭打破了碗,和外婆顶了嘴……我好奇于她的“火眼金睛”,母亲却说:“我有一个望远镜,无论你在多远,我都看得一清二楚。”
②母亲确实对我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我上课打瞌睡,被老师罚站她知道;我和小朋友打完架若无其事地回去,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母亲还是知道;我贪玩,上课铃响了迟迟不进教室她知道;我考试不及格,找同学代家长签字,连老师都被蒙混过去,她依然知道……
③我想,母亲是真的有望远镜,她肯定一边在家干活一边眼睛瞪着望远镜看,我成了如来佛手掌心上的孙猴子,无论怎么蹦腾,都不可能挣脱束缚。我因此成了乖孩子,课堂上不敢再捣乱,作业老老实实地做完,放学了不敢在路上捉蚂蚁,也不敢偷拿同学的新铅笔。在万能的望远镜监督下,我像一棵小树苗,不停地想旁逸斜出,却被园丁修修剪剪,终于慢慢长成一棵笔直的树。当然,此时的我已经不再相信母亲有望远镜这样的谎言。
④离家千里,我的一举一动却仍然像母亲观看的一部电影。我感冒了,母亲在电话里说:“谁让你淋雨的?北京的雨多凉啊,也不知道多穿点!感冒药再苦也得喝!”她怎么知道北京下雨了?她怎么知道下雨天我出去逛街没穿外套没打伞?她怎么知道我嫌感冒药苦刚刚吐了出来?
⑤毕业后,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和朋友租住在地下室里,每次打电话,总是报喜不报忧,并辅以爽朗的笑声,母亲却透过细细的电话线一眼看穿我的伪装,喋喋不休地指挥:“把电话挂了,我给你打过去。明天让你爸给你寄两千块钱,补充一下营养,再买几件漂亮衣服,女孩子不能穿得太寒酸!”
⑥工作没有着落,男友又提出分手,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哭了两天,母亲的电话挤进来,一改往日的坚定,哭着央求:“你回来吧,你爸病了!”匆匆赶回老家,父亲健健康康,生病只是母亲的托词。我越来越疑惑,为什么我经历的一切,母亲都一清二楚?难道,她真的有个万能的望远镜吗?
⑦晚上去洗手间,发现父母房间的灯还亮着,父亲小声劝慰母亲:“闺女已经回来了,咱们可以时时刻刻呵护着,再不用担惊受怕了,赶快睡吧。”母亲长长地舒一口气,说:“是啊,再也不用守着电视看北京的天气预报了,再也不用算着她的钱啥时候用完,再也不用为她的一句话日思夜想找原因,她在我身边,我心里才踏实。”
⑧它是用爱串成的,母亲日夜将它拿在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窥探到我的一举一动,我的喜怒哀愁,我的得意与失意。其精准程度,连福尔摩斯也得甘拜下风。
⑨世上的儿女都想飞得更高更远,而世上所有的母亲,手里都会攥着一个望远镜,用担心做柄,用关心做镜片,为儿女的飞翔保驾护航。
①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一天的经历能被母亲看到;
②;
③离家千里,我没穿外套淋雨而感冒,嫌感冒药苦被母亲知道;
④。
①她肯定一边在家干活一边眼睛瞪着望远镜看,我成了如来佛手掌心上的孙猴子,无论怎么蹦腾,都不可能挣脱束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把电话挂了,给你打过去。(朗读这句话时,“挂”“打”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正整,然后作文。
②要写真实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500字以上,文章中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