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2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九上·登封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 悟/受    起/是生非    精明强/埋头苦 B . /骷    妖/舌调唇    心思密/目而视 C . /压    袄/七夹八    间不容/整装待 D . 守/牙    皂/齿生香    斯底里/声嘶力
  • 2. (2020九上·登封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忧戚    秘诀    乱蓬蓬    天之娇子    郑重其事 B . 隔膜    通缉    节骨眼    衣衫褴褛    置之不理 C . 劫掠    祭祀    势力眼    自惭形秽    大发雷霆 D . 呢喃    旁骛    见世面    走头无路    言不及义
二、情景默写
  • 3. (2020九上·登封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2. (2)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3)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自己成年后百里求师经历的句子是:“。”
    4. (4) 古人常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表明自己希望一展宏才、有为于世的愿望;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表达自己期待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渴望。
三、名著阅读
  • 4. (2020九上·登封期末)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读名著,得启示。《水浒传》中的不少情节为我们提供了与恶势力斗争的经验。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                         ②

    2. (2) 鲁迅先生评价《西游记》:“神魔皆存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从下面两个“神魔精魅”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人性特点。

      ①铁扇公主    ②通天河老鼋

四、基础知识综合
  • 5.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我国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唯有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轮作休耕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绿色农业,才能让过度透支的耕地喘口气、歇歇脚,使粮食生产摆脱资源瓶颈制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立足国情农情,依靠科技进步,只要把更多专家的“试验田”变成农民的“生产田”,才能让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都呈现上升趋势,才能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基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 (1) 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 (2) 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 6.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史记·春申君传》“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一句提到“游学”一词;春秋时期的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坛讲学,修订古籍;唐代诗人李白20多岁即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3年时间“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古人很早就通过学习与游历相结合的方式,增长见识,锻造坚忍的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材料二 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学习,是旅游与学习双重文化的结合,它的内容包含了参观游览和语言学习,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是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   

    材料三漫画《游学挂虚名》。

    1. (1) 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方面介绍“游学”的?
    2. (2) 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六、现代文阅读
  • 7.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故事

    ①我的父亲喜欢讲故事:他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比听故事的人还开心。在他讲的诸多故事中,我最喜欢听“一飞冲天”。

    ②故事发生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父亲爬进一台出了故障的水泥搅拌机内检修,几分钟后,一位没看到检修警示牌的工友启动了机器。搅拌机开始缓缓转动,父亲惊觉后腾空而起,从近3米高的物料注入口蹿出,轰然“降落”在旁边的渣土堆上。每讲至此,父亲已是满面通红、口沫横飞,或瞪眼跺地,或以掌击腿,最后还总免不了做出经典的“一飞冲天”式——一只手臂高举向天,另一侧大腿高高抬起。

    ③可悲的是,注入口窄小、锋利的金属边缘削剐去父亲自背至臀的皮肉,他从医院回家后,身上多了一大片疤痕。小时候,我经常用手指沿着父亲背上的疤痕蜿蜒前行,体味其中的凹凸起伏,回忆那个快乐的故事,惊叹于潜能创造的奇迹,却从未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恐惧和怨恨。

    ④父亲最喜欢讲的还是他的家乡——京西的一座小乡村。他常这样开头:“村里有一座白石桥,清清的河水穿街而过,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梨树、海棠树、杏树、石榴树、桃树、花椒树、黑枣树……”日久天长,这座炊烟袅袅、民风质朴的乡村似乎也成了我的家乡。

    ⑤后来,我埋头准备高考,再没时间也没心情听父亲讲故事,那时40多岁的父亲,不顾我的阻拦,参加了一次讲故事大赛。夸张的肢体动作引得比他小得多的评委们哄堂大笑,却让台下的我臊红了脸。等到我上班了,父亲的故事愈显不合时宜。我要听更复杂的故事,学习藏匿其中的新法则,它们可以帮我得到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渴望的东西。可是,当我真的得到这些东西后,却一点儿也不快乐。在漆黑、茫然的夜晚,我还是会想起父亲的故事,它们总能带我脱离坚硬的地表,飞往轻逸的时空,重获奋力一跃般的快乐与自由。

    ⑥很多年后,父亲病重,同处一间病房的父女二人竟无话可说。父亲早已知道我不想再听他的故事,他似乎也察觉到,在我眼中,他不再是一飞冲天的大英雄,而是个失败者,和他的故事一样,已沦为时代的弃儿。其实有很多次,我很想对他说:“爸爸,再讲个故事吧!”可长久的生疏与隔阂却让我张不开口。望着父亲日渐黯淡的神情,我记起大象的故事。父亲讲过,当大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它会离开象群,找一块僻静的地方,为自己挖掘墓穴,平静地等待死亡降临。

    ⑦有一次,治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临近午夜,护士才拔去父亲身上的针头,他一言不发地翻了个身,用背对着我。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可我不会任由他这么做。我拉过一张椅子,在床边坐下,对着他黑沉沉的脊背,开始讲故事:“村里有一座白石桥,清清的河水穿街而过,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梨树、海棠树、杏树、石榴树、桃树、花椒树、黑枣树……”

    ⑧无须从大脑中调取久远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脱口而出,有几次,我听到床头传来轻微的抽泣声,就停下来,等到面前庞大的身躯不再颤抖,再接着讲。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父亲回到我身边,我也希望,它们能带我去往我真正想去的地方。

    (作者:刘颖。有删改)

    1. (1) 请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与“父亲的故事”有关的几件事。
    2. (2)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每讲至此,父亲已是满面通红、口沫横飞,或瞪眼跺地,或以掌击腿,最后还总免不了做出经典的“一飞冲天”式——一只手臂高举向天,另一侧大腿高高抬起。

    3. (3) 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

      无须从大脑中调取久远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脱口而出,有几次,我听到床头传来轻微的抽泣声,就停下来,等到面前庞大的身躯不再颤抖,再接着讲。

    4. (4) 本文以“父亲的故事”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8. (2020九上·唐河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学而优莫“霸”

    ①开学季,关于“学霸”的新闻开始霸屏。什么“学霸双胞胎姐妹:姐姐被加州伯克利录取,妹妹考入北京大学”“超级女学霸16岁参加高考就考上北大,只用18个月就拿到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而且颜值特别高,比一些女明星还要漂亮”“清华大学一大批‘网红学霸’,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面对这些新闻,我先是有点儿犯晕,继而心生困惑。

    ②尽人皆知,但凡“霸”者,都带点儿“黑”。如恶霸、电霸、煤霸、肉霸、鱼霸、菜霸等,都是“负面角色”。辞书的第一个基本释义是:“指依仗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至于“学霸”,网上有两层解释:其一,网络流行词,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其二,原义指凭借势力把持、垄断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或者指学术流氓。可见,“学霸”走红,完全是托了网络时代之“福”。

    ③以学习成绩优劣划分“学霸”与“学渣”,既不客观,也有弊端。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部分教师,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分数,以至于“一好遮百丑”。时至今日,在很多学校里,学习成绩成为划分“学霸”与“学渣”的分界线。殊不知,再好的理论,不经付诸实践,都是纸上谈兵。

    ④任何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很重要。可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品行。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关乎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战略资源。问题是,人才是有特定标准的。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

    ⑤依我看,过早戴上“学霸”或“才子”的帽子,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小小年纪,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儿,就连“吹”带“捧”的,对孩子健康成长毫无裨益。据我所知,不少“学霸”很大一部分的心理压力,就来自这个貌似骄人的称谓。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反观当下一些“学霸”,有的偏科,有的“片面”,自己非但不努力争取全面发展,反而沾沾自喜,自恃高人一等,陶醉于当“学霸”的荣耀。如此这般,对他们的成长成才,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⑥有网友坦言:“我们不要随意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要轻易给他人贴标签,我们是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分数只是对某一阶段的测评,考入名校,不见得就对社会做了多大贡献,辛勤的保洁工人即使不是很高学历,依然为我们做出无法衡量的贡献。”还有网友表示:“不喜欢用‘学霸’和‘学渣’这样的称谓来衡量一个学生,我们都是奋斗的青年,怎么可以轻易用‘学渣’一词来自嘲;又怎么能担当得起‘学霸’这个满载压力的名分。”所言极是,正好借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作者:肖薊。有删改)

    1. (1) 结合文章内容,从两方面概括作者不赞成“学霸”这一称谓的原因。
    2. (2)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 (4)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北大才女刘媛媛也曾陷入越努力越不行的怪圈,为此,她研究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一个暑假刷完了十几本习题册,解题和反应能力都比常人快了两倍!

      材料二:吴谢宇,从小到大一直是众人眼里艳羡的“学霸”,在考入状元云集的北大经济管理学院后,不仅是“三好学生”、多项奖学金获得者,而且是同学眼里的“大神”,老师眼里的“天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霸”,最终却做出了弒母的惊人举动。

七、对比阅读
  • 9.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 ,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二)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节选自《孟子》)

    【注释】①信:的确。②就:接近,靠近,这里指流向。③搏:击打。④颡(sǎng):额头。

    1.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    至 , 四支僵劲不能动 B . 患    故有所不辟也      然后知生于忧而死于安乐也 C . 食    一箪 , 一豆羹        之不以其道 D . 加    万钟于我何焉      既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3) 语段(一)第二段中,作者将某些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比较,用意何在?
    4. (4) 善用比喻说理是《孟子》一书的显著特色,请结合语段(一)(二)具体分析这一特色。
八、诗歌鉴赏
  • 10.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 (2)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九、作文
  • 11.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题目:青春里那抹亮色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 12. (2020九上·登封期末) 阅读材料后作文

    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取名为“敬”。作品是一幅乡村风景图:河水清澈,缓缓流淌;杨柳挺拔,苍翠欲滴;田野里稻谷吐穗,丰收之喜悦弥漫。弟子观摩画作几天,感觉此画与“敬”扯不上关系,于是请教画家。画家解释道:河水因为“敬”,才受河堤约束,不至于泛滥成灾;杨树因为“敬”,才感恩河水滋养、土地喂养,拼命长成栋梁之才;稻谷因为“敬”,才遵循自然规律,在秋天馈赠谷穗。弟子听后,茅塞顿开。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