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01-12 浏览次数:2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据考古学者发现,生活在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
    A . 元谋人、蓝田人 B . 元谋人、北京人 C . 蓝田人、山顶洞人 D . 北京人、山顶洞人
  • 2. 与“半地穴式房屋”、“粟”、“黄河流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人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 3. 将夏桀、商纣二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 .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 4. 我国迄今发现的比较成熟的古老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楔形文字 C . 刻画符号 D . 纸草文字
  • 5. 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子由好偏激,子路爱冲动,曾参性子慢,于是就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扬长避短。”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教学中(   )
    A . 以“德”教化人 B . 有教无类 C . 因材施教 D . 当仁不让于师
  • 6. (2016七上·长泰期中)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 . “无为而治” C . “民贵君轻” D . “法治”
  • 7.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着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它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8. (2017·东莞模拟)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根据是(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统一文字 D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9. 两汉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皇之治 D . 贞观之治
  • 10.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标志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 战国时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 C .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主张 D .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西汉 D . 战国
  • 12. 导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王莽改制”失败  ④社会矛盾尖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3. 若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誉为“书圣”的是(   )
    A . 王羲之 B . 王献之 C . 米芾 D . 颜真卿
  • 14. 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一万多名官兵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就是今天的(   )
    A . 朝鲜半岛 B . 台湾岛 C . 日本群岛 D . 海南岛
  • 15. “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   )
    A . 牧野之战 B . 城濮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赤壁之战
  • 16. 下列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 . 华佗 B . 蔡伦 C . 李斯 D . 董仲舒
  • 1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不包括(   )
    A . 国家大一统 B . 民族融合 C . 战乱频繁 D . 政权分立
  • 18.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 .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 .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来先进技术 D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 19.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是(   )
    A . 张衡 B . 祖冲之 C . 贾思勰 D . 墨子
  • 20.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北魏文官俑

     汉人胡食图

    A . 民族融合 B . 中外交往 C . 国家统一 D . 经济发展
二、列举题
  • 21. 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 (1) 汉武帝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
    2. (2) 公元200年,奠定了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役是
    3. (3) 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哪一次战役有关?
  • 22. 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对应的名称
    1. (1) 张仲景:(作品)
    2. (2) 《农政全书》:(作者)
    3. (3) 贾思勰:(作品)
    4. (4) 《天工开物》:(作者)
    5. (5) 李时珍:(作品)
    6. (6) 《女史箴图》:(画家)
三、辨析题
四、综合题
  • 27.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不断演进,从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摘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材料二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

    材料四  主父堰上奏:“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1. (1) 材料一中推举部落联盟首领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2. (2) 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3. (3) 材料三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为加强中央集权,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4. (4) 材料四中,为削弱地方势力,主父堰向谁提出了什么建议?
  • 28.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通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列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自“百度词条”

    1. (1) 丝绸之路开通于我国哪一朝代?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是谁?
    2. (2) 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写出汉朝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地点。

      A.B.C.玉门关 D.

    3. (3) 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的开通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4. (4) 东汉时期,哪位人物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了联系
    5. (5) 当今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有何现实意义?
  • 29.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前350年,秦国平民王五在战争中斩杀多位敌国士兵,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根据材料一回答王五是因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措施?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这一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以上两个事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