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1-01-16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二上·新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维护国家安全是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世界所有主要国家都有国安法,这是国际惯例,也是常态。筑牢织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防线,国家层面立法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在外界看来,北京经月余努力推出港区国安法,堪称高效。但从历史的            看,这条国安立法之路,香港整整跑了23年的马拉松。北京主导下的港区国安法利剑出鞘,无疑是            的有效之举。对于立场暧昧甚至同情乱港分子的人士,被外在 、误入歧途的年轻人群体,以及对“一国两制”存在困感或误读的香港社会,港区国安法起到活血化淤的功效。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也将有力推动香港重新出发、重回正轨。以法治为遵循、以安全为保障,香港一定能变乱为治,续写繁荣与辉煌!

    1. (1)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俾众周知    角度    悬崖勒马    裹挟 B . 众所周知    维度    亡羊补牢    裹扶 C . 众所周知    角度    悬崖勒马    裹胁 D . 俾众周知    维度    亡羊补牢    裹胁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有力推动香港重回正轨、重新出发,也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 B . 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也将有力推动香港重回正轨、重新出发。 C . 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也将有力推动香港重新出发、重回正轨。 D . 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有力推动香港重回正轨、重新出发,也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
    3. (3) 下列句中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 .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 有几个“慈样”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D .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20高二上·新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译古文正如同翻译外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如果说翻译外文是缩短一国人与他国人的空间距离,让不同国度的人不出国门便可见面晤谈,那么翻译古文则是填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时间沟堑,让现代读者通过译文与相隔千百年的古代作者进行对话。当年苏曼殊曾为他的汉译英诗集取了个名字叫“文学因缘”,不禁让人想到一句俗话“千里姻缘一线牵”,翻译充当的角色就仿佛文学因缘的月下老人罢?

    古文今译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据说,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曾把殷周时代古奥的档案文册改写成明白流畅的汉代语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人开始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时光流逝,语言变易,阅读中的语言障碍造成理解的困难,这在中外都一样。《尚书》到了唐代,人们已觉得“佶屈聱牙”;就是十六七世纪的莎翁剧作在三四百年之后的观众看来,也有些古怪拗口。所以,如果不加注释或翻译,大概会有不少读者被语言障碍拒之门外,不能进入古代人的心灵世界,就好像面对粮仓却没有钥匙的人一样,空守着粮食却饿肚皮。

    毫无疑问翻译是必要的,可是,翻译并不容易。译文很难达到逼肖原作的水平,虽然翻译者都很想使译文成为原文的镜子,“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除了左右相反之外纤毫不差,但翻译者打造的这面镜子总不可能没有一点走形,更不消说在拙劣的匠人手里还有成为“哈哈镜”的危险。唐代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一诗里曾好心地替翻译者抱不平,他说:“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不过翻译毕竟不是自由写作,原文对于译者总是一重束缚又是一把验尺,所以即使是最好的翻译者面对原文,也不敢拍胸口打包票,保证译文完全传达了原文的精神,恢复了原文的旧貌;更不消说面对的是一篇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译者就更不能保证译文如同原文一样有神韵妙味了。这里原因很多,撇开翻译者水平的差异不说,大概首先是古今文化的时代差异。古人生活在业已消逝的历史之中,时间已经带走了他们的精神、情感、习俗。虽然翻译者可以通过阅读去体验这种历史氛围,通过译文来重现这种历史风貌,但毕竟逝者如斯夫,再好的译者也不能重构历史的真实,而只能部分地还原与逼近真实的历史。即使加上说明,加上注释,也难以完全凸现原文中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与情趣。其次是古今语言的时代差异。古人用那个时代的语言创造了不可复制的文学范本,而我们却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去追踪和复述它的用意与内容。仅仅是语言构成的差异就使我们为难,因为精密严整的白话和自由灵动的文言毕竟不大一样;更何况还有一些原文中典章、器物、习俗、礼仪的术语早已消失,翻译者不得不花很多话语去解释;还有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律、气脉、风味在白话中无法复现,翻译者不得不另辟蹊径去模仿。所以,在原文和译文的“转运”过程中,难免颠簸磕碰得失真或走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翻译者在原文面前总是一事无成,好的翻译有可能使原作“投胎转世”到译文中来,尽管同样有些“失真”或“走样”,但臻于化境的译文可以“补偿”这些损失。不过,这需要翻译者对古文有透辟的理解,对白话有娴熟的技巧。

    (选自《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翻译如同月下老人,它帮助读者和作者进行对话,在两者之间搭建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B . 面对前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少了翻译的牵线搭桥,后代读者必然会感到难以理解。 C . 对译者而言,原文一方面制约并限定翻译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检验翻译优劣的标准。 D . 只有对文言有精深的理解且能熟练地运用白话文,才有可能较好地传达原文的精神。
    2. (2) 下列有关古文今译的表述与文章不符的一项是(   )
      A . 翻译者掌握运用古文与今文的水平有差异,个人能力有局限,这会影响到翻译的水平。 B . 古今文化具有时代差异性,翻译者可以间接地体验历史,却没法完全重构历史的真实。 C . 古今语言的时代差异,使我们不易去追踪和复述古人创造的文学范本的用意与内容。 D . 文言文特有的节奏、韵律、气脉、风味,这在白话文中只能通过模仿的手段加以复现。
    3.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将古文翻译与外文翻译相联系,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其不同的特点,强调古文翻译可以穿越时间,拉近古人今人距离。 B . 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司马迁改写殷周档案和20世纪前期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等例,说明古文今译的现象早已有之。 C . 文章第三段使用比喻论证,将翻译者的译文喻为镜子,说明翻译没法达到和原文严丝合缝的效果,拙劣的翻译甚至可能发生变形。 D . 文章第三段引用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两句,为翻译工作者辩护,译经之僧也可兼为文章高手。
  • 3. (2020高一上·威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

    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

    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一号需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经梦想在望。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材料三: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蕾)30日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目前,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摘编自《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定点成功》,《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1日))

    材料四:

    2020年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百感交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沈军博士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说,“26年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正如沈军所感慨的,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中国北斗建设历时26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务全球的“三步走”战略,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一道,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作为中国近年来“硬核科技”成果代表之一,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北斗全球组网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自力更生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沈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为此,中国不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摘编自(国际锐评)《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折射中国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搜狐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是陈芳允院士在1983年提出的。 B . 我国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 .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轨位,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标志。 D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表明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逐年上升,而占比却逐年下降。 B . 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后,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C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对我国科技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意义。 D .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卫星进行了多项在轨测试,所有设备运行确认正常,开启工作模式。
    3. (3)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
  • 4. (2020高三上·南充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发现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作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 .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 . 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 . 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2. (2) 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 (3) 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20高二上·新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授知伊阙,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徽之讼曰:“举正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太子太保,谥安简,赐黄金百两。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B . 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C . 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D . 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以成绩的高低分为三甲:一甲共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B . 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 C . 友婿,同门女婿之间的称谓,也叫“连襟”,是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或者合称。 D . 赠,古代朝廷对有功绩的大臣或其先人死后追封官职或荣誉称号,所赠官职通常比其生前官职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举正以荫入仕,屡获升迁。他先入仕,考中进士后担任过地方知县、馆阁校勘、国史编修官等职,后经调转又逐渐升至左丞。 B . 王举正为人正直,议不避亲。在他任给事中时,他的友婿李徽之被御史台推荐为御史,但他却认为李徽之不适合此职不予通过。 C . 王举正治理有方,保州平安。他任许州知州时,光化叛军侵扰临近州境,有本州士兵准备响应,他暗中逮捕并斩杀了罪魁祸首。 D . 王举正心系国家,积极进言。他闲居在家时就张尧佐重任宣徽史一事共上奏七次,他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委婉劝说治乱之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②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

四、诗歌鉴赏
  • 6. (2020高二上·颍东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欲与元八卜邻 , 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释】①卜邻:选择做邻居。②墙东: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指隐居之地。③绿杨:出自《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闻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与元八志趣相投,都渴望隐逸,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B . 颈联直述与反问,暂时外出尚且期待良侣偕行;长期定居,又怎可不择佳邻? C . 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 D . 全诗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与他惯常“老妪能解”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2. (2) 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 7. (2021高一下·宝塔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寡人之于国也》能表现梁惠王当政时期阶级分化,贫富悬殊,而作为国君的他却无所作为的语句是:“ ”。
    2. (2) 《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 (3) 《过秦论》中“ ”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六、语言表达
  • 8. (2020高二上·新津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无法走进商场进行购物,这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小的冲击。这时,“直播带货”的销售形式激活了消费的一池春水。作为一种线上新兴消费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货的不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今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与此同时,市场却泥沙俱下,浑水摸鱼者有之,弄虚造假者有之。据人民网记者调查网上“直播带货涨粉”等各类服务明码标价。但买来的数据怎能支撑起直播间的繁荣?因此,守好行业规则,,是当下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 9. (2022高三上·潍坊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 一亿年前。近日,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 的昆虫标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 认为,该发现直接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5000万年。

七、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二上·新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