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07 浏览次数:2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九江期中)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刻(juàn)   发髻       无消息(yǎo)    抑扬顿错 B . 首(qiáo)   妯娌       意趣然(àng)    粗制滥造 C . (pài)    凛冽 息敛声(pǐng)   名门旺族 D . 灭(qiān)   沿溯       引凄异(shǔ)    深恶痛疾
  • 2. (2020八上·九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 , 纷纷溃退。 B .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C . 他年近三十岁,留着的“西洋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D . 客人们仰慕他的名气,每次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他的接见,而他总是微笑着,主动讲着表示欢迎的话,给人一种释然的感觉。
  • 3. (2020八上·九江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号”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 .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C . 小明家的脐橙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拼多多和淘宝卖出。 D . 《人民日报》国际部的“钟声”栏目是一个备受人们欢迎的好栏目。
  • 4. (2020八上·九江期中)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________。

    ①而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

    ②而“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

    ③用魏碑简体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据悉,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 . ②①④⑤③ B . ④②⑤①③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②①③⑤④
二、诗歌鉴赏
  • 5. (2020八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垂杨碧·寓谒金门

    张辑

    花半湿,睡起一窗晴色。千里江南真咫尺 , 醉中归梦直

    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沈沈消息。楼外垂杨如此碧,问春来几日。

    (注)①咫尺:距离很近。咫,古代称八寸为咫。此句化用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②直:直接,畅达,不曲折回绕。③兰舟:小舟的美称。④双鲤:古人经常把书信夹在鱼形木板里面,后来便常用它代指书信。《古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⑤沈:同“沉(chén)”。

    1.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前两句,叙写昨日花朵经雨,湿润如玉;一觉醒来,窗外却阳光明媚。 B . 上片后两句意思是说虽然江南远隔千里,却因为醉中所梦,所以也感觉近在咫尺。 C . 下片前两句承上启下,是说主人翁目送船载客离去,希望自此不要杳无音信。 D . 下片后两句是说忽见楼外垂柳如此碧绿,才想起问春天:你是何时来到这里?
    2.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女子的怀人念远之情。 B . “归梦直”表面看来是写梦中前往江南畅达,而实际是慨叹归路崎岖,世路艰难。 C . “千里江南”两句暗用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句意,可见思妇恋情之痴。 D . 用典故恰切,比喻拟人生动,借春日之景烘托感情,这是此词的鲜明特点。
三、对比阅读
  • 6. (2020八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陆游《入蜀记》

    1. (1) 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或/王命急宣 B . 绝巘/多生怪柏 C . 过/巫山凝真观 D . 如鸾鹤/翔舞徘徊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非亭午夜分  自: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无纤翳  顾: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四、句子默写
  • 7. (2020八上·九江期中)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1) ,山山唯落晖。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3. (3) 征蓬出汉塞,
    4. (4) 几处早莺争暖树,
    5. (5) ,志在千里。
    6. (6) 高峰入云,
    7. (7)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8. (8) 经纶世务者,
五、现代文阅读
  • 8. (2020八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 (1) 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B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D

    2. (2) 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3. (3) 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4. (4) 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 9. (2020八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漫啜秋光浓似酒

    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

    1. (1) 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
    2. (2) 按要求赏析句子。

      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

    3. (3)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名著阅读
  • 10. (2020八上·九江期中) 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说说你从这部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要求:150字左右。

七、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