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其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OH﹣ | NO3﹣ | SO42﹣ | CO32﹣ | |
Ba2+ | 溶 | 溶 | 不① | 不 |
Na+ | 溶 | 溶② | 溶 | 溶③ |
Ca2+ | 溶 | 溶④ | 微 | 不 |
表中物质都是由其对应行与列所表示的两种“成分”组成的,如物质④所在行为“Ca2+”,所在列为“NO3﹣”,则其化学式为Ca(NO3)2 , 说出物质③的一种用途是写出选用表中合适的两种“成分”组成物质来制备物质①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所示是化学试剂瓶上的标签,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稀硫酸质量为g,配制9.8%的稀硫酸的操作是;完全中和稀硫酸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g,若用mg氢氧化钾与上述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所示的试管内盛有实验室常备的无色液体X,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①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无色,烧杯②中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红色.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说明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
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Ⅲ的名称是,除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操作Ⅱ中加入过来的试剂B的目的是什么?;
③写出加入过量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